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中国京剧城的电影、新剧和娃娃兵
作者:任立松本报

德州京剧娃娃兵异军突起。郑东岩 摄



  几乎沿着同一条时间轨道,电影《声声不息》和京剧《东方朔》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静待面世。如果没有什么意外,这两个看似有着天壤之别的作品,即将于明年6月份左右同时“诞生”。前者展现了“社会的发展给传统艺术带来的冲击”,后者将以传统的艺术形式“冲击”人们的视听。
  在时间点上,这是一种偶遇;在某种意义上,却是一种巧合——《声声不息》和《东方朔》都与“德州”和“京剧”这两个关键词有关。
  《声声不息》是德州作家杨英国的中篇小说《倒仓》的改编版,讲述了一代京剧人的悲与喜;《东方朔》乃是德州京剧团正在筹拍的一个新剧目。
  两部发酵中的作品,将为“中国京剧城”的知名度的扩大带来更多机会。 《声声不息》的取材来自德州,拍摄中的大量取景也选在了这里;《东方朔》这位德州籍的历史人物本身就具备强大的名人号召力。
  因此,无论是借德州了解京剧,还是借京剧了解德州,都将为德州“中国京剧城”的品牌增添新内涵。

借电影“走出去”

  如果没有变动,《声声不息》电影的开头,将“艺术性”地展现没落时期的德州京剧团。
  1988年到1998年,杨英国与京剧团同住一个大院10年整。就在这10年间,杨英国见证了德州京剧团由盛转衰,再由衰转盛的起起伏伏。
  彼时,德州京剧团的演员有的跳槽,有的辞职,有的干脆改行卖冰棍儿去了,京剧团经营惨淡。之后,经过一系列改革,京剧团才重焕生机。
  如今,从《闹龙宫》到新编历史剧《武大郎正传》再到现代京剧《时传祥》,从“山东省优秀剧目”到“精品工程奖”再到北京政协礼堂的演出,德州京剧团好戏频出。
  令杨英国感动的是,即使处于发展的低谷,京剧团的部分京剧人仍然不辍训练。他时常看到京剧团的老演员带着一帮刚学戏的孩童,在昏暗的舞台灯光下苦练基本功的情景。这个时候,他隐约能够感受到这些京剧人憋在心底的韧劲儿。
  《声声不息》的原作为杨英国的中篇小说《倒仓》,早在1999年即被发表。 “倒仓”一词,是指戏曲演员青春期发育时嗓音变低或变哑,行话叫“倒仓”。 “倒仓”非常关键,它可以改变一个京剧演员的生涯,“倒仓”不成,演员就得转行。
  《声声不息》的主人公就因倒仓不佳,被迫转入剧团“后勤”。后来剧团也不景气了,演员各奔东西,主人公只得离开,转而做起“货郎”。就是在买卖的吆喝声中,主人公的嗓子却奇迹般变好了。故事的最后,为了一场京剧大赛的荣誉,剧团众演员“回归”团队,京剧团获得“重生”。
  杨英国坦言,剧本故事的编排受到德州京剧团老中青演员的影响,“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认定自己喜欢的事业并坚持到底。 ”
  杨英国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后,一下子被3家电影制作公司相中。杨英国的初衷也是想通过电影媒介,将德州的京剧品牌再次扩大,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京剧是国粹,绝不能让它销声匿迹,尤其在有着‘中国京剧城’之称的德州。”作为德州的作家,杨国英觉得自己有义务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京剧拉到普通人中间。
  据他掌握,数字电影《声声不息》投资80余万元,制片方更是抱着冲刺“百花奖”的愿景投资拍摄此片。电影中不仅使用了大量德州景点,还邀请了德州京剧团的专业演员加盟。 “中国京剧城”的名气或将借着电影的东风为更多人熟知。

本土名人入戏

  虽然剧本刚刚成型,德州京剧团的新作品《东方朔》已经被许多业内人士看好。
  曾多次荣获文华编剧奖、全国优秀剧本奖的国家一级编剧孙悦遐是该剧的编剧之一,这个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剧作家谈起 《东方朔》时,语气里满是喜欢,在整个剧本的酝酿中,她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
  “东方朔是一个浑身充满机趣的文人,骨子里非常正直,行为却荒诞可爱。”很多年之前,孙悦遐就有将东方朔搬上戏曲舞台的想法,“东方朔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物”。
  所以,当接到德州京剧团团长孙占胜创作一个与东方朔有关的剧目的邀请时,她立马答应了下来。
  就在真正要动笔进行创作的时候,孙悦遐看到其中的困难。
  在正史里,涉及东方朔的记录并不多。然而,在近年来涌现的小说、电视剧中,东方朔的故事又显得过于庞杂。
  用容量有限的京剧舞台表达复杂的素材不但难以实现,而且也没有必要。孙悦遐在与该剧的另一名作者子金山的沟通后,拟定了创作的第一条“原则”。 “必须保证故事好看。 ”在她看来,观众买票看戏绝不是为了接受教育,所以必须先组织一个好故事,然后再呈现京剧里“唱念做打”的美感。
  而从孙占胜的角度来说,之所以选择东方朔这个人物,乃是从本土特色出发,冲着东方朔“德州人”的身份而来。
  如此前后思量,孙悦遐和子金山决定从东方朔进长安做官的时间段写起。
  孙悦遐为此拟了一个《东方朔求职记》的题目,东方朔进长安“求职”就是剧目的主要线索。
  “求职也是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 ”孙悦遐说。
  “东方朔进入长安‘求职’,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东方朔必须发挥他的才能与机智,让皇帝能够看到他的才华,从而获取官职。 ”孙悦遐和子金山希望通过讲述东方朔“求职”的故事,描绘出东方朔最精彩的“智者”一面。
  并且,东方朔真正与山东密切相连的部分,就是他年轻之时离开德州的岁月。
  思路明确之后,《东方朔》的初稿很快出炉。下一步,定稿工作马上展开,预计12月份中旬,德州京剧团将着手音乐唱腔设计,明年的三四月份进入排练阶段,6月份有望进入剧场试光。
  这样,将本土名人入戏的《东方朔》,将打出地域特色牌,唱响山东乃至全国。

票友里的娃娃兵团

  在德州的街头巷尾,不难见到吹拉弹唱的京剧票友。在这为数众多的票友中,娃娃兵所占比例不小。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多次与德州的票友圈子接触,德州的戏迷票友也经常在这个国内最成功的戏曲频道中亮相,其中,娃娃兵表现不俗。
  在“和平杯”京剧票友邀请赛中,德州的李俊、马小迪、胡文萃、张少良等先后获得全国“十小票友”称号。
  11月13日,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与德州的票友再聚首。少儿戏曲节目《快乐戏园》栏目组的节目主持人赵宝乐还亲自到石芦街小学完成了节目录制。
  在这里,赵宝乐感受到浓浓的京剧氛围。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石芦街小学编辑了京剧校本教材,将其纳入教学课程,并在全校开设了京剧脸谱绘画课、京剧名段欣赏课,还于每年11月中旬全校范围开展 “京剧文化节”活动。
  石芦街小学涌动的校园“京剧热”不过是德州渐兴渐火的“京剧进校园”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德州积极推动在中小学开设京剧课,采取走出去培训、请进来辅导等形式,使京剧进校园、进课堂率达到100%,让更多的学生从小就了解京剧、热爱京剧。
  近期,在中央电视台迎战第四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的3名德州小票友成功入围决赛,令人欣喜。
  “像这种全国性的京剧比赛,每年都有德州的‘娃娃兵’参与。 ”青少年宫胜强京剧艺术学校的校长田胜强说。
  作为德州第一所京剧学校的创始人,田胜强本人每年都会带着自己的学生参加各类全国性的京剧比赛,目前参加第四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的决赛的3名小票友就是他的学生。据他介绍,凡是涉及京剧的全国性赛事,他都看到了德州“娃娃兵”的身影,德州少儿京剧的发展在全国都是小有名气的。
  毋庸置疑的是,票友里娃娃兵团的兴起,为德州京剧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京剧艺术在德州的传承带来更多希望。
□本报记者 任立松 本报通讯员 方志勇 任妍晖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国京剧城的电影、新剧和娃娃兵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德周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