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
——学习《关于建设幸福德州的实施意见》的体会(下)
  (接上期)
  四、《实施意见》明确了“幸福德州建什么? ”
  幸福德州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应该从哪儿着力呢?《实施意见》从第三部分到第八部分用占整个文本四分之三的篇幅,阐述了未来几年全市建设幸福德州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共包括“全力促进发展转型升级”、“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升文化教育水平”、“夯实劳动就业基础”、“着力促进民主和谐”、“大力改善生态环境”等六个方面,计38条。综合分析创建内容和体现的思想内涵,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亮点:
  一是始终突出了继承创新、务实求进、跨越发展的主基调。在继承创新上,既保持了市委、市政府各项重点工作和目标的连续性,如重点产业培植、中心城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又提出了许多推进重点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措施,如加快“10+3”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提高中心城市能级、加快推进农业公司化经营、进一步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等;在务实求进上,坚持不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各项工作能量化的全部量化,《实施意见》第三部分共涉及各项工作指标130多项,并且绝大多数明确了工作时限,真正把老百姓对幸福的抽象理解物化为党委政府实实在在的工作,让老百姓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琐”事去感受变化、体验幸福;在跨越发展上,主要是立足实际,超前谋划,在跨越提高经济实力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社会发展目标,如社会保障目标、残疾人救助目标、社区义工队伍建设目标、劳动就业目标、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等。如每年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免费体检一项指标,全市就有51.7万人受益,按每人每次费用100元计算,各级政府每年需要支出5100多万元。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为民谋利的气魄和决心。
  二是始终突出了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的工作方法。 《实施意见》第三部分提出的六项重点工作,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富民与强市同步谋划、经济与民生同步建设、生态与生产同步优化、城市与农村同步发展、民主与法制同步推进、个人与社会同步提升的工作指导思想。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和目标做到了与市 “十二五”规划纲要相结合、与当前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推进的重点工作结合、与近年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使所有任务目标都建立在科学论证基础之上,都能体现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都能较好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
  三是始终突出了对基层群众、困难群众的人文关怀。这是《实施意见》最大的亮点之一。一方面,对最基层的老百姓养老、保障、就医、就学、就业等实际问题全部制定了工作目标,特别是对老年人群体、残疾人群体、妇女儿童群众、企业职工群体、流动人口群体等特殊群体都制定了更为明确的目标任务,如仅在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方面,就明确三年内重点实施五项工程,完成各类约束性目标10多项,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政府在民生事业中持续加大投入、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如在建设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普及中心、城镇保障房、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各类教育设施、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生态环保设施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承诺和时限要求,让人们确实感受到了“幸福德州”的人情味儿、百姓味儿和实在味儿。
  四是始终突出了用前瞻性的思维破解热点难点问题。 《实施意见》面对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没有回避,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用前瞻性、战略性的思维去直面破解,彰显了市委、市政府敢于创新、敢于作为、敢于担当的政治胸怀和政治责任,让群众看到了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形象。如在健全公众诉求渠道方面,明确提出要全面做好网络舆情分析研究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回复处理结果;在健全基层民主政治方面,提出各级党政决策过程中必须建立和完善咨询、听证、新闻发布会等信息公开制度;在创新完善社会管理服务方面,提出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新机制、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保障群众利益方面,明确了加大各级各类组织机构的群众维权力度,切实防止各类机构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犯;在维护安全方面,对生产安全、生态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安全等都进行了具体的部署,使整个《实施意见》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
  五是始终突出了建设幸福德州重在提高人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在《实施意见》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如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上,要求加大科研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重点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在创业就业上,提出大力实施城乡就业创业培训工程,推进 “百千万”技能人才提升计划,明确了残疾人、妇女、青年、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培训目标;在社会管理服务上,明确提出提高城市社区人员素质和待遇;在促进公平正义上,要求全面实施行政效能管理工程和司法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在共建共享上,明确把提高市民科学、法制、道德、文明、心理等素质放在重要位置;在提升文化教育水平上,提出建立教育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大力实施教育名师工程,加大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突出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全面提高市民生态文明素质的问题等等,明确了幸福德州建设必须始终建立在人的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这一具有长远意义的根本问题。
  五、《实施意见》明确了“幸福德州谁来建? ”
如何抓好落实,是基层干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对此《实施意见》第四部分重点阐述了建设幸福德州的保障措施,旨在动员各级共同努力,营造全市上下共建幸福德州的浓厚氛围。一是明确了各级党员干部的领导带头作用。明确提出市委成立专门的推进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各级都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进一步强化各级党政和党员干部在幸福德州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明确了各类人才的智力支持作用。提出组建由各级专家、学者、公众代表为主体的幸福德州建设顾问队伍,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努力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确保凝聚全社会智慧推进幸福德州建设。三是明确了社会公众的主体创建作用。提出在各级广泛持续地开展幸福德州建设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牢固树立用劳动创造幸福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创建幸福德州,明确了全社会人人都是幸福创建主体、个个都是幸福享受对象的基本理念。四是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组织落实作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提出将幸福德州建设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将目标责任全部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定期考核。大力开展转变干部作风活动,同时,每年将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民意调查,并将人民群众的评价结果计入各级各部门综合考评成绩,以此引导各级把幸福德州建设作为统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总抓手、牛鼻子,确保用幸福德州建设的实绩来检验各级执政为民、造福百姓的执行力,在全市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共创共为的强大合力。
(作者系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刘宝良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论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