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1951年国庆阅兵:先头方队为什么没走齐?

谭洪顺看着儿子参加60周年国庆阅兵的画册,心绪难平。 崔珠峰 摄



1951年国庆阅兵式场景。 (资料图)



  禹城革命老战士谭洪顺,原济南警备区司令员,参加大小战斗数百次,主要有百团大战、平汉线战役、全歼石友三军团战役、全歼顽匪“铁血团”等,立大功一次。 1951参加国庆阅兵式,其所在的“先头”方队却没能走整齐,引起了外国使节的注意——
  1951年,我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周年典礼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南京军事学院决定由高级速成系和基本系一班组建一个方队参加阅兵式。
  但是,大阅兵那天,我所在的“先头”方队却没有走整齐,这被一个细心的外国使节发现了……

周总理为大使解疑团

  我所在的方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方队,方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我军中高级指挥员。这次以军事学院学员身份参加国庆阅兵式,并走在受阅部队的最前面,接受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检阅。
  为了能把最标准的军人姿态、最威武的军人形象展现出来,我们进行严格的集训。先是在南京军事学院训练了一个多月,然后全体人员拉到北京南苑机场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封闭式训练。训练是非常艰苦的,许多人都负过伤,落下了伤残,为了达到整齐划一的动作,付出了比平常人更多的努力。但每一个同志都怀着愉快的心情,高昂的斗志,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进行苦练。因为每个人都懂得:能够走到这个特殊的方队里参加阅兵式,能有亲眼看到毛主席的机会。这是一个人一辈子最值得自豪的事情。在北京训练期间,朱德总司令亲临现场检阅队伍,更加激发了我们的训练热情。
  10月1日阅兵正式开始。我们方队迈着矫健的步伐,气势如虹,军威浩荡,经过主席台前,看到了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心情无比激动,这成为我人生中最值得骄傲的时刻。阅兵式过后,我听到这么一个插曲:在我们方队经过主席台前时,有一个外国使节问周总理:“你们这个军事学院的方队,走的不是太整齐。”周总理严肃地告诉他:“参加这个方队的,是我们部队身经百战的中高级将领,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伤残,有的走路都不方便,可仍然坚持训练,他们是真正的共和国英雄。 ”听了周总理的回答,外国使节非常佩服,看着我们方队啧啧地感叹。

近距离接触毛主席

  阅兵顺利结束后,大家一致提议,想见一下毛主席,因为阅兵经过主席台前,只是远远的看了一眼,都要求能不能近距离见一下毛主席。当时的军事学院教育长陈士榘听到反映后,立即请示主席。中央领导决定,晚上在中南海宴请全体学员,届时毛主席和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都参加。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欢呼雀跃,高兴万分,感到几个月的辛苦非常值得。
  晚上7点左右,宴会正式开始。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来到现场。首长指示,每桌推选一位桌长,由他带领全桌人员,轮流到主席面前敬酒。我们选的桌长是越南人洪水同志。我们怀着兴奋不已的和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的桌前,毛主席一见到洪水,笑着问: “洪水,你怎么也来了? ”洪水答道:打完仗后,我就到军事学院学习了,我们向毛主席敬酒。 ”“好!好!大家辛苦了。 ”毛主席说着端起酒杯。距离如此之近,我清楚地看到毛主席高大的身影,慈祥的笑容,听到他洪亮的声音,我们情不自禁地高呼:毛主席万岁!顿时整个宴会厅都沸腾起来,大家齐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欢呼声持续了很长时间。当时的情景直到今天还历历在目,使我终身难忘。

两代都是受阅的兵

  现在我已经 92岁了,作为一个有 70多年党龄的老兵,我有幸亲历1951年的国庆阅兵,见证建国 6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2009年的国庆阅兵,对我们家来说,更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
  我小儿子谭民 (解放军第54集团军副军长,少将军衔)也带队组织指挥济南军区装甲、火炮受阅方队的训练。他担任济南军区国庆阅兵装备方队总指挥职务,带领4个装甲和火炮方队参加建国 60周年国庆阅兵。在北京某机场进行了为期7个月枯燥与艰苦的阅兵训练。
  2009年10月1日上午,当阅兵式最后一支徒步方队——女民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城楼后,战车齐发,铁甲轰鸣,30个装备方队依次通过驶过宽阔的长安街,天安门城楼,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的检阅。当我看到代表济南军区的方队进入受阅地带后,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的1951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回忆,而我的小儿子的2009也必然会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最光荣、最难以忘怀的经历。
  □谭洪顺 口述 丁立法 崔珠峰 满东 整理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1951年国庆阅兵:先头方队为什么没走齐?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0 版:人物·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