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文化遗产日
专家批评“申遗”只看“盈利多少”
  据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经济价值,但与其他价值相比,经济价值已显微不足道。因此,经济价值永远不会,也不应该成为遴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尺度。 ”对一些地方以经济价值即盈利多少作为申报评审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尺度的做法,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提出了批评。
  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之际,苑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利益常常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申报非遗项目的关键尺度。在这种错误标准的影响下,名茶、名酒、名吃等纷纷成为重点推介项目,而那些远离市场,实实在在需要保护的濒危项目并没有被真正的保护下来。 “我们应看重它究竟保留下多少独特的技术与工艺。在传承单位的选择上,不应去选择那些根据民间祖传秘方研发出新产品的大型现代企业,而应去选择掌握着这些独门绝技与祖传秘方的老艺人,老匠人或是那些百年老店。茅台是这样,广东凉茶是这样,北京烤鸭也应该是这样。 ”
  和苑利一样,不少专家学者对一些非遗项目过度商业化的现象提出批评。
  近年来,生产性保护以其“活水养鱼”的方式对保护具有生产性质特点的非遗项目有积极推动作用。但一些地区断章取义简单地将生产性开发等同于商品开发,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制作数量规模化、生产方式工业化、手工技艺科技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祁庆富疾呼:“生产性保护的前提是保护,不是生产!一旦手工技艺的核心技艺完全被工业化,那么也就不成称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
  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马盛德说,生产性方式保护着眼点在保护,强调“生产过程”,关注体现非遗核心技艺和文化内涵的环节,在开展生产性方式保护过程中,一定要坚守住非遗项目手工制作方式和手工技艺这一底线。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专家批评“申遗”只看“盈利多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文化·体娱】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