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为首张禁烟罚单叫好
  5月31日是第24个世界无烟日,也是室内公共场所禁烟令的满月日。当日,青岛市卫生局在医疗机构禁烟工作检查中,对一家没有任何禁烟举措的民营医院开出了禁烟检查以来的首张“罚单”,依法给予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这也是青岛市禁烟检查以来的首张罚单。 (6月1日《齐鲁晚报》)
  尽管罚款额度不大,但这张罚单意义重大——这不仅是青岛市的首张罚单,恐怕也是我省自5月1日公共场所禁烟以来的首张罚单。通过百度搜索,没有发现山东各地有禁烟处罚的公开报道。青岛能打破禁烟处罚 “零”纪录,实属不易。
  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听起来很美,但做起来却很难。自禁烟开始,各地都加大了宣传力度,新闻媒体各尽所能、大造声势,给予大力支持。结果呢,执行情况不如人意。禁烟一个月, “零罚单”竟成了新闻! 6月1日, 《现代快报》报道说:“从今年5月1日开始在全国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由于细则没有规定任何处罚措施,因此很难产生约束力,南京一个月来就是 ‘零罚单’”。 《长春日报》也报道说: “禁烟一个月来,长春市还没有因在公共场所吸烟开出的罚单。面对吸烟者只能以说服教育为主,公共场所的禁烟之说形同虚设。”
  果真各单位都做得很好吗?果真公共场所没人吸烟吗?事实远非如此。虽然吸烟者明显减少,但在饭店、车站、公交车甚至单位办公楼内,吸烟者并不鲜见。既然有违规者,为何 “零罚单”?原因有三:一是实施细则规定的不 “细”,在公共场所吸烟,罚多少、谁来罚、怎么罚,细则中都没有写明。仔细看了一下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其中只笼统地规定: “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 (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这样的禁烟令,执行起来的确不容易。二是卫生部门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吸烟危害小,不值得兴师动众,从而导致执法人员少,执法覆盖面小,懒作为、慢作为甚至不作为。三是群众监督意识不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得罪人,照顾情面,不愿举报。
  其实,公共场所禁烟不仅事关群众身心健康,而且事关政府形象。 2006年1月9日,全国人大批准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该公约要求,缔约方在履约5年后要实现所有室内工作场所、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100%禁烟。从此可见,如果禁烟执行不力,则有损我国在国际上的威信。
  因此,各地要学习借鉴青岛做法,认真执行禁烟令,将公共场所禁烟落到实处,力戒 “干打雷不下雨”。要制定出台相关法规,把禁烟令进一步细化、具体化,使之操作性更强;要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巡逻队或暗访组,对顶风而上、屡教不改者处罚一批、教育一批、震慑一批,保持禁烟的高压态势;要提高公众责任意识、监督意识,共同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只有这样,禁烟令才不会成为一纸空文,群众的健康权益才可能得到有效保障。□本报评论员 杜华江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首张禁烟罚单叫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要闻·声音】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