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软实力”变“硬成果”
宁津县文化产业去年实现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39%

山花剪纸厂厂长张长俊(中)向工人讲解图案设计。



  宁津讯 (杨书强 王猛)春节临近,宁津县山花剪纸厂厂长张长俊越来越忙了,见客户、抓生产、搞设计、跑营销,没有一刻闲下来。 “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我们只能加班加点地干! ”张长俊说。作为宁津县文化产业的代表企业之一,山花剪纸厂的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不仅把剪纸这个“炕头事业”做大,弘扬了剪纸文化,还带动200多户乡亲致富。
  “宁津是国家级文化县,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是特殊资源,只放着不会产生价值,用起来才能 ‘变现’”。该县旅游局局长李希彦说。为把特有的文化资源用起来,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宁津县出硬招、办硬事、抓硬件,千方百计把文化 “软实力”变成经济发展 “硬成果”。去年,全县文化产业实现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39%,占全县GDP的7.9%。
  大柳面、保店驴肉和长官包子是宁津三大名吃,保店驴肉还曾是皇宫贡品。但多年来,三大名吃始终没能走出小作坊的经营模式。为让三大名吃走得更远,去年以来,该县投资4亿元建起了古色古香的中华美味小吃城,投资300万元对三大名吃进行全方位包装、深层次开发,将与之相关的传说和历史故事印成精美画册进行广泛宣传,并积极筹办美食节、美食展等活动,靠文化卖美食、靠美食增收入。如今,三大名吃的旗舰店已开到了北京、天津、济南等大城市,美食已成了宁津的宣传新名片和经济新卖点。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 (杂技)之乡,该县还以县内20多支杂技演出团队、 2000多名杂技人才为依托,投资2亿多元兴建杂技艺术馆、杂技艺术学校和杂技广场,让杂技艺术之花灿烂盛开。
  该县成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组织发动全县相关工业企业大赚文化钱。在该县宏业明清古典家具公司,我们看到60多名工人正聚精会神地雕刻着各种镂空雕花家具。公司董事长苑新桥说: “我们生产的仿古家具,上面每幅图案都蕴含着经典的故事或是美好的象征意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在家具上的集中体现。这种取之不竭的文化元素拿来时不花一分钱,卖出时却身价倍增。”该公司生产的红木雕花龙椅,一套卖到50多万元,一套屏风卖20多万元,仿古木笔筒、雕花摆件等产品一上市即供不应求,让很多同行争相效仿。
  如今,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宁津县以大鼓制作为代表的乐器加工产业、以蟋蟀罐制作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品加工产业、以健身器材为代表的体育文化产业正迅速崛起、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正被宁津人挖掘出来并应用到经济发展中,这个国家级文化县的 “文化家底”正在大量“变现”。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软实力”变“硬成果”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经济】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