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虚心自持劲节奇
——访翠竹草堂主人王金铎





  迈进宁津县艺术中心书画苑的大门,如同走进书法与绘画的海洋。其中,翠竹草堂主人、宁津书法家王金铎的《春华秋实》等作品引人注目。
  一个冬阳斜挂的下午,笔者慕名前去拜访。应声开门者,正是年过古稀、鹤发童颜的王老先生。院内,与屋脊齐高的百十竿翠竹,笔直地站满少半个院落。进屋,映入眼帘的是两盆纤枝摇绿的盆景竹,正中间是一幅隶体的《野鹤闲云》。心想,这翠竹草堂主人的别号,名副其实。
  沏上碧螺春香茗。话题,就从这室内室外的翠竹谈起。
  说到翠竹,王老先生顿时眉飞色舞:“提到 ‘岁寒三友’,提到 ‘四君子’,人们就知道,其中必有竹。竹子,古来与节庆就有渊源。古人过春节,就是燃竹听竹节爆响以贺吉庆的。笛、笙、筝、箫、簧等竹制乐器,是节庆中营造欢乐氛围必不可少的乐器。竹子,古来对华夏文明贡献颇大。现代汉语词典里,仅带竹字傍的汉字,就有210个之多。有许多成语、典故,也缘竹而来。竹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到竹屋、扁舟、案几、栏杆、屏帘、篓筐……小到毛笔、手杖、团扇、笛箫、弓箭……无不用之。正如苏轼之言:‘食者竹笋,应者竹瓦,载者竹筏,履者竹鞋,衣者竹皮,书者竹纸,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 ’”
  品着香茗,听王老先生博古通今地论谈翠竹,胜读十年书。墙壁上,遒劲的书法,牵引着我们的视线:“竹叶青青不肯黄,枝叶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是笋尖出土忙。”此幅,是先生抄录董必武的《咏竹》;“虚心能自持,苍苍劲节奇。”此幅,是唐代才女薜涛的诗句。
  说到书法,王老先生起身,领我们到他的书房参观。只见书案上、书橱上,或摆、或挂地满是他新创作的书法作品。王老先生从7岁练书法,已临池近70多年。老先生的楷书初学颜、柳,行书宗法“二王”,隶书取法秦汉,曾从师于书法大家任政先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展并获奖,荣膺“21世纪德艺双馨功勋艺术家”、“国学十年个人艺术成就奖”。其简历入编《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博览大典》、《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大辞典》等多部辞书。近年,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参加文化“三下乡”、为汶川灾区义卖等各项社会公益活动,捐赠书法作品100多幅。
  辞别时,老先生拿出《王金铎书法作品集》,签名盖章送给我们。打开作品集细看,扉页上多为书法大家、名家题词。有中国美协常务书记雷正民题写的贺词:“笔墨情韵”;有中国书协理事邹德忠题写的贺词:“文化气质,陶冶性情”;有国际美协常务主席、中国美协荣誉理事张文祥的贺词:“笔底书人间烟火,纸上展四海风声”……
  回到家,浏览王金铎老先生一幅幅师古而不泥古、求新而不失法度的书法作品,我真正体验到了翰墨淋漓中的刚柔相济、古朴典雅。回味老先生翠竹草堂主人的自号,深感老先生不就是一株高节挺秀、至老虚心的翠竹吗?思绪中,老先生谦逊儒雅的形象,渐渐地和他院中那些杆直叶青的翠竹叠印在一起。
  (王金铎,别号新村老吏、翠竹草堂主人,生于1936年,宁津县人。曾于宁津县政府办公室、县志办、县民政局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后任县志主编、县书协主席等职。现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宁津县书协名誉主席。 )□高迎春 宋立忠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虚心自持劲节奇
  本文所在版面
【第 6 版: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