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13部舞台剧票房逾亿
“何念现象”成话剧界热点话题
作者:李明

《资本·论》剧照


何念


  随着取材于马克思巨著 《资本论》的话剧 《资本·论》8月19日在上海美琪大戏院首演,上海“80后”话剧导演何念的第13部舞台作品再次引发强烈关注。从艺短短七年来,何念所创排的《武林外传》《杜拉拉》等13部戏几乎部部叫座,全国票房总收入达1.65亿元。“何念现象”,究竟能给话剧界带来怎样的启示与反思?

  高票房话剧“80后”导演制造文化现象

  从改编自网络爱情小说的《恋人》到与宁财神合作的《武林外传》爱情三部曲,何念的创作灵感往往来自网络文学、热门影视剧,明显受到流行文化的“滋养”。他的话剧风格幽默诙谐、阳光热情,不遵循严格的剧本创作,想象力天马行空。何念的爱情戏能让观众“笑中噙泪”,感悟爱情的纯真美好和人生的五味杂陈。
  何念也是话剧界为数不多的“跨界”达人,善于整合资源、提供创意。他与笑星周立波、影视明星姚晨、网络写手宁财神合作话剧。

  想象力当家发掘话剧舞台“商业密码”

  如何解读“何念现象”?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丁如如说,这个“80后”并不简单,他“基本掌握了商业话剧的密码”,能让观众渴望走进剧场。
  他分析说,何念所代表的“80后”导演获得市场成功并非偶然,有一些共同的创作特征。首先是善于从全球的流行文化中 “拿来”、借用和拼贴,其次是注意视觉表现,而不太依赖文学创作;对爱情有真挚的追求,而且具备超强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对当下的文化热点、社会热点感觉也极其敏锐。可以说,这些元素正是让何念走红的“商业密码”,也恰恰是传统话剧的软肋。
  丁如如说,时下的话剧创作最缺乏的就是“想象力”、创造力,最讨厌的则是故作深刻和话剧腔。新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话剧舞台最需要的财富。

  底蕴不足“80后”仍需沉淀吸收经典

  尽管从艺之路十分顺畅,但何念最新排演的新作 《资本·论》毁誉参半,折射出了导演驾驭经典力作的能力不足。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建平分析指出,“80后”导演的艺术特征令人喜忧参半。他们始终以乐观、幽默的态度去看待生活,没有历史包袱,没有过去文艺体制的心理上的束缚,没有创作上的清规戒律,对社会现实的话题特别关注,审美情趣和年轻观众十分契合,这些都是优点。
  另一方面,自身文学艺术修养的积淀不够、对经典缺乏继承、对历史缺乏了解,也限制了何念这样的“80后”导演的创作高度和深度。
  “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80后’一定能在剧目中对人生和社会作更深入的思考。”李建平说。 (李明)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何念现象”成话剧界热点话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7 版:文娱·竞技】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