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本报近日连续接到读者来信来电反映,他们在商家促销时办理的会员卡不久就成了毫无用处的垃圾卡,会员卡上余留的大笔金额无法兑现。为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会员卡,“卡”人何时休
作者:进行了采访——
  会员卡背后藏陷阱

  7月13日,德城区的陈女士致电本报,称自己在某美容店花2000元办理了会员消费卡。凭借会员卡,她不仅可以去享受美容美体服务36次,而且还可获赠价值1000元的美容大礼包。“当时我觉得很划算,但没想到从此陷入了麻烦。”4月初,她到美容店护肤,结果出现了皮肤红肿现象。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是她对美容店提供的产品过敏。
  “我去美容店要求赔偿和退卡,可他们却说不能退卡,顶多给赔付医药费。”经过多次交涉,都没结果,陈女士只好到消协进行投诉,才得以退卡。
  目前,社会上以会员卡名义推出的各种美容卡、健身卡、洗衣卡、洗车卡等预存式消费卡越来越多,这些卡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售价越高的卡,消费时打的折扣也就越多。许多消费者就是看中了会员卡价格优惠、消费方便。但消费者在交出预付款的同时,也交出了消费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一不小心就从“上帝”变为“卡奴”。
  记者发现,消费者在购买预付式会员消费卡时,大多不签订书面合同,只是与经营者达成口头上的约定。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卡后,才发现商品质量存在缺陷,服务不尽如人意。由于缺乏明确无误的书面约定,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与经营者往往各执一词,难以通过协商或调解的方式达成一致意见。
  摇身一变成垃圾卡

  日前,在市直机关工作的刘女士讲述了她的办卡经历。爱健身的她在我市一健身房办理了一张健身卡,花了580元,可以用30次。春节过后,由于工作繁忙她一直没去健身。今年4月,当她再去健身时,发现门店紧锁,当时刘女士以为是停业整修,结果隔了2周再去时,只见健身房被一家足疗店代替了。刘女士赶快拨打会员卡上的电话,却始终无人接听。会员卡成了垃圾卡,刘女士气愤地说:“也不给顾客通知一声就不见了,我里面还有钱呢。”
  据调查,诚信商家推介会员卡,是一种基于与消费者互惠互利之上的促销手段,不过,也有一些实力薄弱的不良商家,通过招募会员、吸收预付款而达到变相圈钱、转嫁经营风险的目的。由于经营状况不稳定,有的经营者突然停止经营、将经营场所转租他人甚至恶意卷款潜逃。
  消协提醒办卡需慎重

  在市消协发布的消费维权热点中,会员卡消费已连续多年 “榜上有名”,主要集中在美容、健身、洗浴等方面。据市消协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接受的投诉主要包括:用优惠条件吸引消费者办卡后,商家即以关门等方式“玩失踪”;一旦消费者购卡,即降低服务质量和标准;服务过程中强制向消费者推销其他商品或服务等。
  市消协有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在选择预付性的消费时应有风险意识。在办理会员卡之前,要擦亮眼睛慎重考虑,了解企业或经营店的经营规模、经营时间长短、服务信誉情况等,最好看看相关部门发给的证件是否齐全。办卡时,一定要同经营者签订书面合同。对于街边小本经营的美容店、洗车店,还有新开张的服务机构,最好不要选择预付消费项目,提防因经营不善而转手、倒闭的风险。同时,会员卡不要一次性充值过多,投入过大;对于服务期限较长的消费预付卡,更要提高警惕。另外,一旦发现商店突然关闭或卷款而逃,消费者应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拨打12315投诉,涉案金额较大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本报记者 刘臻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会员卡,“卡”人何时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