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老陈的懊悔事
  “你这个老糊涂,俺说把7亩地都让合作社种吧,可你偏偏怕万一种不好,连个柴火钱也落不下,现在你知道后悔了吧?人家入股多的都挣大了吧!”面对老伴的数落,老陈一言不发,只顾低头喝闷酒。
  老陈今年48岁,名叫陈卫印,是乐陵市郑店镇北陈村有名的庄稼把式,每年种的地在村里都是数一数二的。今年年初,村里成立了蔬菜合作社,要调出700亩地进行集约化经营,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合作社成立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响应,但也有部分村民抱着怀疑的态度,陈卫印便是其中一位。他心想: “地都入股了,万一合作社种不好谁赔损失啊!再说了,自己每年种地都挺好的……”老陈留了个心眼,入合作社3亩地,自己留4亩地 “单干”。
  平日里,老陈特别注意合作社的一举一动,很快他发现,合作社通过信用社贷款扶持,集中采购农资,建起了6排蔬菜大棚,入社的社员也比自己悠闲多了,以前种地买种子、喷药、施肥的事,现在合作社统一行动,机械化作业又快又好,可他家那4亩地虽然种粮食,但只有他夫妻俩管,忙活得很累,他想跟合作社一样自己建大棚种菜,前期贷款搞投入是大问题不说,算了算账,自己买农资也比合作社买多花钱。多出力还多花钱,老陈开始对自己的做法有些怀疑。
  合作社第一茬菜种的是胡萝卜。不想收获时赶上价格下跌,市场价格一度降到四五角1公斤。老陈暗自庆幸: “多亏我留了个心眼,否则哭都找不到地方”。可没想到,合作社早在种胡萝卜之前就与山东飞达集团公司签订了合同,公司依然按照每公斤1元的价格收购,合作社种的每亩菜还是收入3000多元。而老陈种的小麦,虽按市场价卖了高价,但每亩收入也不过1500元,不如合作社种菜收入得多,老陈咋算计自己也亏了,气得在家躺了好几天。
  慢慢地,老陈开始对合作社进行 “研究”。结果他发现,合作社是将原来的土地“农户所有、分散经营”变成 “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实行订单种植、订单销售,社员还享受每股 (亩)600元的固定底金,农忙时只需按要求出工劳动就可以。这样,不仅社员收益有保证,而且本来 “捆”在土地上的劳动力也得到解放。老陈的邻居老潘头,夫妻俩以4亩半地入股,媳妇除在家伺候老人孩子外,在合作社打工还挣了3200元钱。腾出身子的老潘头在家养起了草鸡,挣了1万多元。
  最近传出一条消息则彻底刺激到了老陈的神经:进入11月份后,北京的胡萝卜价格已经涨到了1.6元1公斤,而天津则一度涨到了1.8元1公斤。他自己暗自算了一笔账:今年上半年他的3亩地除去固定底金1800元外,还得到4440元分红,第二季胡萝卜收获后,还能分到至少4400元,一年下来,3亩地共收入10640元。而他没入社的4亩地一年却仅收入了6300元,而且自己还搭进去2000元钱的农资费。看着地里马上就要收获的胡萝卜,老陈也为自己入社的3亩地感到幸运,但一想到自己另外的那4亩地,他的心就揪了起来。
  后悔不已的老陈在家中成了老伴数落的对象,平时说话也失去了往日的权威。一辈子倔脾气的老陈,在家喝了两天闷酒后,下定决心去了合作社社长陈天来家。说了一晚上的好话,老陈终于把自己的4亩地 “磨”进了合作社。这样,观望一年、吃够了亏的陈卫印,总算 “完全”是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了。   □赵光 贾鹏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老陈的懊悔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今日农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