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凭一技之长外出打工,种植大棚“标准化蔬菜”,巧手编织工艺品——
平原农民靠“手艺”淘金
  “品牌技工”四方“揽财”
  王凤楼镇老官村是一个只有700人口的小村。近年来,部分村民通过参加县里农民培训班,掌握了装修技术。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有300多名专业技工在天津从事居室装修行业,“老官农民工”成为响当当的品牌。“过去下死力挣钱,受苦受累不说,一年还存不下几个钱,现在是凭技术挣钱,活轻钱还多!”不少外出民工如此感慨。
  平原大力实施了“农民培训工程”,让摸惯了锄把的农民走进课堂学技术,农民由体力型变技术型。县职业中专、农民夜校等还开展了服装、电子、机械等相关技能培训,让农民在农闲之际凭一技之长外出“淘金”。县劳动保障部门还为外出人员建档立卡,跟踪服务,解决后顾之忧。近三年来,全县已培训农民20余万人次,每年外出务工人员3.6万人,挣回3.3亿元。
“标准化蔬菜”成“绿色银行”

  “咱的韭菜凭借‘打渔李’商标卖到北京大型超市了,这都是沾了无公害管理的光啊!”尽管天寒地冻,王打卦乡打渔李村菜农王学刚心里却格外暖和。今年,全村800亩无公害韭菜靠标准化种植成了大都市的抢手货。“陆地菜退出市场,正赶上大棚蔬菜上市,加上管理精细,瓜菜色泽好、口感好,价格随之上涨,‘标准化蔬菜’成了平原农民的‘绿色银行’。”县蔬菜局长张海林说。
  平原县大棚蔬菜种植已有10余年历史,这也成为农民冬季增收的主要途径。该县结合“抓百村带千村”、“抓千家带万户”工程的实施,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对大棚蔬菜实施生态管理,培育品牌蔬菜。坊子乡西葫、前曹镇西红柿、王凤楼镇韭菜都注册了商标,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王杲铺镇培育出的无公害“杲”牌黄瓜每年可给农民带来近1亿元的收入。据了解,全县蔬菜面积36万亩,其中反季节蔬菜15万亩,仅此一项,农民年增收近10.5亿元。
“小手艺”编织致富路
  干蒲草、柳树条、碎布下脚料,这些在人们眼中曾是废物的东西,如今在农民的巧手编织下,成了精美的工艺品。农闲之际,在平原农村,心灵手巧的农民制作出的草鞋、柳编、绢花、灯笼等各具特色的手工艺品供不应求,且80%远销国外市场。
  在发展民营经济中,平原县鼓励农民既要发展大产业,又着眼劳动密集型的小项目,让群众农闲在家门口巧挣“手艺钱”。县里因势利导,成立了各类手工艺品培训班,并组织成立了专业协会,负责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培训、统一购销等服务。只有500人口的龙门街道办事处西街居委会,有300人从事绢花制作,带动周边村民2000余人。县安华瓷业还延伸产业链条,将半成品加工车间设在农村,雇佣村民利用农闲为酒瓶描字、贴花,农民收入相当可观。目前,全县已形成各类工艺品加工专业村庄30多个,6000余名从业人员靠巧手编织起了致富路。
  □相子瑞 魏长峰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平原农民靠“手艺”淘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经济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