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为大学生“回炉”的勇气叫好
  不久前, 《楚天都市报》登载了这样一则消息:今年刚从某省属高校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毕业的大学本科生连峰,一直没找到工作。当他得知武汉某技校能将毕业生输送到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后,就报了名。和他一起 “回炉”的,还有几十名大学生。
  新闻一出,立即引发社会热议。很多人对这种做法不理解,表示这是在浪费人才资源,并发出 “大学真是白读了”的感慨。笔者则认为,“回炉”技校说明大学生就业观更加务实,认识到技能型人才的价值,从而主动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需要。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应届大学生毕业基数达611万人,远高于去年的549万人,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题。
  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多重因素综合造成的,不能片面指责大学的教育。“回炉”读技校学技术,传递出一些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与那些 “守株待兔”等待机遇或待业在家 “啃老”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具有勇气:以理性审视自己的不足,放下身段根据社会需求学习一门手艺,大胆迈出走向社会和现实的一步,实现了 “先就业、再择业”。这也反映出人们意识到了职业技术胜过高学历文凭,“靠学一门专业技术找饭吃”的踏踏实实的就业形式也越来越被众人所接受,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才的浪费。
  大学生回头读技校,既解决了自己生计,又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同时,它带给我们一个启示:高校培养人才,只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的调研、论证,避免课堂与社会脱节,才能增加毕业生的技能和就业砝码。□钟伟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大学生“回炉”的勇气叫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民生民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