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有偿家教一言难“禁”


  一直备受争议的 “在职教师有偿家教”问题,近来因山东、浙江两省在立法上 “禁”与 “放”的不同立场而再度成为焦点。对此,教育部日前重申有偿家教明令禁止、一律叫停。有偿家教实际上是被广为诟病的一种“补课”行为,然而,行政指令难断市场需求,其中的利益链条又能否当断则断?有偿家教一言难 “禁”。

  有偿家教确有乱象

  教育部门近年来对校内补课行为连下重锤,几轮 “禁补令”之后,补课风是刹了一时,却催热了校外培训机构,家教市场如火如荼。
  一位姓郭的老师说,以前,老师们周一至周五晚上及周末时间被占用,根本不可能进行有偿家教,现在有了空余时间。而且,有偿家教收入颇丰,少数教师便会主副业颠倒。”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面对家教这一巨大利益市场,竟然形成了 “培训机构+学校+老师”的利益链条:学校与培训机构相互勾结,并约定合作分成,老师兼职培训机构赚取额外收入,半胁迫自己的学生参加校外补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学校与培训机构合作,她和很多老师都在那儿兼职,学生在那补课的情况很普遍,有些是整个班都在参加校外 “家教班”。
  一些家长说,有些老师上课不讲重点内容,补课时才讲,有的孩子本来成绩不错,但因为没补课越来越跟不上,也只好参加补课。

  有偿家教是“不得已”的需求

  对于有偿家教的存在,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校方管理者,都有不得已的 “苦衷”。
  家长陈女士说: “学校不补课了,我们家长反而更愁了!现在要花更多钱请家教,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可收费就不是了!你如果不请,别人请了,小孩学的东西跟别人比缺了斤、少了两,以后升学问题就大了啊!”
  而参与过有偿家教的老师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位姓谭的老师告诉笔者,自己刚参加工作一年,每月的工资不到2000元,不在课余捞点外快实在 “过不去”。 “学校领导也体谅我们的难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方领导对记者说,要禁止老师有偿家教其实很难,其一,这种行为隐藏性较高,管理难度大;其二,这些都是老师工作之外的时间安排,很难去干预。

  “治本”不是一“禁”了之

  有教育专家说,一定要警惕有偿家教“商业链”结出教育 “恶之花”。他们认为,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一方面,如今学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重,再利用休息时间对其补课会对学生造成双重压力;另一方面,在学生看来,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和培训机构相互联系,很可能会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对老师和学校形象的认定存在不可逆转的偏差。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学校教学行规和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让经济诱惑远离校园,还学校一个干净的教学环境,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专家建议。
  还有专家表示,有偿家教的根源实际上还是教育体制的不合理。一是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如果为孩子们铺设多元化的成长之路,家长们就不至于如此劳民伤财地让孩子去背负这个年龄不该有的竞争压力。二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也就不会有因抢夺优质教育资源而产生的名校名师家教热。
  □郑天虹 张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有偿家教一言难“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民生民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