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国策花开分外红
作者:钟伟本报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市人口计生事业脚步铿锵,创造了空前的辉煌,使广大群众阔步走上少生快富之路。

  少生310万,计生带来“三大历史性贡献”

  自上世纪70年代全面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市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由1978年的17.67‰、10.91‰下降至2008年的11.83‰、5.85‰,符合政策生育率由1978年的60%以下提高至2008年的94%以上,计划生育家庭达102万个,其中,独生子女家庭达41.14万个,全市累计少出生人口310万。
  透过这些数字,我们欣喜地发现,我市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实现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透过这些数字,我们更容易解读计划生育对德州发展的“三大历史性贡献”:
  ——累计节约社会抚养成本1240亿元。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测算方法,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市总人口到2008年末达到871.7万人,致使2008年可能实现的GDP、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将分别下降近1/5、1/2、1/3。同时,少生310万人,累计节约社会抚养成本超过1240亿元,促进了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人口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出生人口减少,提高了人均受教育、医疗资源占有率,促进了群众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2008年,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8.25年,比1949年提高了7.75年;平均预期寿命达75岁,比1949年提高40岁;婴儿死亡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0‰下降到目前的10.76‰。
  ——“人口红利期”长达40年。生育率的迅速下降,使我市人口总抚养率比由1978年的68.5%下降到目前的33.7%,自1985年开始到2030年左右,形成了长达40多年的“人口红利期”,劳动力供给充足、人口抚养负担较轻,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如果不是少生310万人,我市人口密度将由目前每平方公里542人增加到842人;人均耕地将由目前的1.43亩减少到0.92亩;人均占有粮食将由983.4公斤下降到633.6公斤。

  102万计生户,经济得实惠、生活有保障

  随着我市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六位一体”计生利益导向体系的建立,计生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成为他们的真实写照。
  ——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目前,全市农村和城镇失业、无业及自谋职业人员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农村独女户的一次性奖励费、农村育龄夫妇“四术”费、1万多个奖扶和特扶对象的奖扶金及特别扶助金每年累计有2亿多元纳入财政预算。此外,市财政先后拨款156万元解决了市属破产企业退休职工的一次性养老补助。
  ——可享受54项优先优惠政策。涉农部门面向计生家庭提供“定优惠政策、传致富技术、送科技下乡、结帮扶对子、推新型成果、供特价农资”服务。计生家庭可享受25个涉农部门在沼气入户、村村通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和农机购置补贴、家电下乡等方面推出的54项优先优惠和扶持减免政策。
  ——女孩家庭感受“贴心关爱”。各级面向计生女孩家庭大力实施致富工程、成才工程、救助工程和亲情工程,先后帮助6800多个计生女孩家庭上了致富项目。2008年,市政府又作出决定,对自愿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农村计生女孩家庭,由县财政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赠送100元的节育手术保险。夫妻双方及女儿加入新农合的个人筹资部分由县财政负担。

  5张“名片”描绘人口事业美好前景

  我市不仅建立起遍布城乡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创建了1个国家级、7个省级、11个市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而且打造了5个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亮点,成为德州人口计生事业熠熠生辉的“名片”。
  ——计生协会 “一面旗”。我市积极推进计生协会建设,先后建立计生协会组织9258个,吸收会员60.2万人,组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了计划生育由少数人做多数人工作向多数人做少数人工作的根本转变,被中国计生协树为全国的 “一面旗帜”,被授予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被吸收为全国计生协会理事单位,先后有4个县市区跨入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县行列。宁津县保店镇红庙李村 “决策讲民主、办事重民意”的经验被写进中央 “两办”文件向全国推广。
  ——人口文化“一个院”。进入21世纪,我市深入实施新型生育文化扎根工程,创建了5000多个人口文化大院。凡是建有人口文化大院的村,村风文明,村容整洁,学科技、求致富、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蔚然成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占领了农村阵地。
  ——困难家庭 “一道屏”。我市自2003年开始全面实施独生子女困难家庭救助工程,市直13个部门联合推出24项优先优惠政策,1120户独生子女困难家庭被民政部门分别列入农村和城市低保。截至目前,已先后救助446名独生子女贫困生,累计发放助学金37万余元。
  ——民营企业“一扇门”。2004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法人负责、两职合一、三级建制、全程服务”的民营企业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制,推动760家民营企业建立了计生协会,实行企业计生管理负责人和计生协会会长、计生办主任和协会秘书长、育龄妇女小组长和会员小组长等两职合一,健全企业、部门和班组三级计生管理服务网络和计生协会组织网络,依法维护育龄员工的合法权益。
  ——农村管理“一颗星”。2006年,我市开始全面推行以定目标、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评星级为主要内容的 “双星联创”计划,加快了计生干部队伍职业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基层管理合同化、优质服务系列化和日常工作制度化的进程。
  □本报记者钟伟 本报通讯员吴长远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国策花开分外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