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大家谈
不朽的生命篇章
  从20多年前的华山人墙图景,到今天的长江“生命人梯”,所有的人们,又一次敬奉出空前的敬意,感受那难忘的震撼——为人性的光辉,为青春的故事,更为了大爱的传承。
  长歌送挽,唱起的是对英雄的不舍;秋风轻拂,传递的是对青春的敬意。
  这是一场中华大地上从未止歇的爱的传承。1982年,为抢救一位落入粪坑的69岁农民,第四军医大学24岁学生张华献出了生命;1983年,见到10多名游人从华山80多度的崖梯上腾空跌落,第四军医大学的百余名学员不顾生命危险,用身体连成人墙,护送游人脱离险境,用手臂编成担架,抬着受伤游人侧行跪行,送到数里外的医院救治;如今,长江大学3名大学生又一次展现出的空前壮举,不仅证明了“90后”是勇于担当、值得托付的一代,而且向世人展现了一种薪火相传的力量!
  这是一个不会磨灭的青春的颂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等价交换”原则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一些人精神迷失的时候,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精神显得更加可贵。“生命之梯”是青春中国的脉动,搭起人梯的学生分别来自贵州、宁夏、河南、云南、山西、辽宁……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用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搭建起可歌可泣的精神高塔,更发出了青春的宣言。
  平凡而现实的社会中,人们又一次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见证了生命的绝美。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但是,他人的危难就像放大镜,往往在一瞬间将一个人的人品、人性映照出来。人生的价值,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生命的长度。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位大学生舍己救人,用行动诠释了做“人”的分量,这与汶川大地震时谭千秋、张米亚、邱光华们舍生取义的精神何其相似!
  一个社会的正气、一个国家的进步、一个民族的强大,往往是无数人用汗水、智慧、青春乃至生命换来的。3位大学生的生命已经远行,但他们精神的力量将在被救的儿童、伙伴以及难以计数的人身上继续张扬。让我们致敬,让我们赞美,为人间大爱的虹桥,为永恒不朽的生命篇章。
  □黄冠 黎昌政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不朽的生命篇章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