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需要擦亮城市文化名片,提升城市软实力需要切入点——
做大德州黑陶文化品牌
作者:胥爱珍本报
  从远古到现代,德州黑陶实现了由生活工具到工艺佳品的“华丽转身”;从中国第一家黑陶研究所,到年产上万件产品的黑陶文化园,黑陶已然成为德州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如何振兴黑陶产业,打造一张属于德州自己的靓丽文化名片?9月12日,我市召开了“中国陶艺城”研讨会,知名陶艺工作者代表和文化名人汇聚一堂,解读德州黑陶发展的客观优势,为黑陶产业壮大建言献策。
  优势1:德州是黑陶文化的发源地

  德州上古之时称为“有鬲氏之国”,为鬲氏部落所在地。鬲,是中国古代先民的一种陶制器皿,开始为烧煮食物的食器,后来成为一种祭祀祖先的祭器。以“鬲”作为部落的名称,说明这个生活在黄河之滨的先民部落,其制陶技艺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上世纪80年代初,德州市政府广聚民间艺人,投资创建了当时中国第一个黑陶研究所——德州工艺美陶研究所,经借鉴、探索,复原了黑陶制作工艺,德州成为现代黑陶文化的发源和中兴地。其后,德州黑陶先后在北京、上海并远赴日本进行展出,引起巨大反响。
  优势2:德州黑陶发展已成规模

  多年来,德州黑陶研究人员认真探索,对黑陶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发,目前黑陶已有600多个品种。1989年,德州黑陶在巴黎第八十届国际技术博览会上荣获银质奖章。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也将德州黑陶作为珍品收藏。
  2000年后,以梁子黑陶为龙头的黑陶企业以传统黑陶为载体,以传统文化为内容,走出了一条汲古而不泥于古的黑陶产业发展新路子,提升了黑陶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梁子黑陶文化园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年产产品上万件,远销英、美、法、德、日等国家。
  另外,我市黑陶艺人王宪利发明的无釉开片陶,打破了中国制陶业只有通过釉色才能实现“开片”彩陶的历史,填补了行业空白;秦吉良微雕艺术在全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专家建议
  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黑陶产业
  刘金忠 (运河文化促进会会长):继承传统必须坚持创新。把传统的黑陶艺术发扬光大也要创新,除了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观念的创新。把黑陶艺术与德州的地域特色,社会的时代特色相结合,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可以尝试把德州的历史人物刻在黑陶上,把黑陶摆放进博物馆里,向社会公众展示德州黑陶、彩陶、刻陶、陶印章等文化精品,让人们从中了解陶艺文化的历史、发展和光明前景。
  拿出自己的“拳头产品”
  傅国杰 (德州一中原校长):叫响德州黑陶文化品牌首先要树立精品意识。现在,德州黑陶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市场上一些黑陶艺术品工艺还存在不太先进,制作粗糙的现象。作为德州的传统文化产品,德州黑陶应该上档次、上水平,多出高档产品和艺术精品。
  秦吉良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陶微雕文化艺人):德州黑陶要赢得更大的影响,要形成聚集效应。现在我市的黑陶制作多是分散分布,没有一个独立的园区,建议开辟一个黑陶产业园区,把零散分布的黑陶艺人聚集起来,既便于艺人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产业聚集。
  要“走出去”、“引进来”
  刘浩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黑陶研究所所长、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黑陶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德州黑陶艺人既要敢于 “走出去”,展览自己的产品,也要敢于“拿进来”,邀请外地的黑陶艺人到德州来展览交流,吸收外地的先进经验,博采众长。建议筹划召开全国陶艺艺术研讨会,扩大德州陶艺在全国的影响。
  王宪利 (山东省陶瓷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德州宪利黑陶研究所所长):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抓住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好机遇,把德州黑陶产品的文化品牌宣传出去。
  拓展普及黑陶艺术的形式
  田瑞(德州学院教授):建议陶艺工作者与画家多交流,使黑陶艺术在挖掘传统历史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现代绘画技艺,增加德州黑陶的艺术价值。
  刘伟国 (德城区原文化局局长):建议将黑陶艺术与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拉长黑陶发展的文化产业链。建设集旅游、休闲、体验于一体的陶艺体验场所,吸引市民和游客自己动手参与制作黑陶,感受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文化艺术融合的魅力。
  加强人才培养推广陶艺教育
  梁丽霞 (梁子文化园董事长):应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广陶艺教育。在学校推广陶艺艺术课程,形成学习研究陶艺的氛围,同时建议通过开办陶艺培训学校等方式弘扬德州陶艺艺术,建设陶艺研究基地,培养陶艺研究队伍,为陶艺产业发展储备人才力量。□本报记者 胥爱珍 本报通讯员 方志勇 王守林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做大德州黑陶文化品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 版:新闻视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