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邢福军的“木炭经”
  烧木炭、做木炭经纪人、开公司用木炭,邢福军与木炭结下了不解之缘,木炭让他走上了致富道路。
  说起邢福军的“木炭经”,还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1990年以前,邢福军也是地道的庄稼人,看到各地发展副业,他也想干一番事业。1990年,他看到王打卦乡赵庄村烧制木炭成本低、赚钱快,他通过考察建成了2座木炭窑,并从济南请来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一年下来赚了2万多元。他后来又建了4座木炭窑,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村民们看着眼热心动起来,都纷纷来找他教授技术。在他的带动下,木炭产业在道口村迅猛发展,目前全村已有300多座,并辐射带动全镇14个村庄发展起1000多座,仅此一项人均增收2000元。
  富裕起来的邢福军在烧制木炭过程中发现,虽然木炭规模起来了,但因为信息闭塞、销路不畅,木炭销售靠农户单独联系客户,各自为战,成本高,增效难。1998年,邢福军在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热潮的推动下,毅然放弃了木炭烧制,主动到北京、天津、河北等地联系客户,改行做木炭经纪人,组织所有木炭窑统一销售,既解决了全村木炭销售问题,又使个人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不断贩运木炭过程中,邢福军感到如果在本地建木炭加工企业,可以减少周转环节,降低成本,获得更大利润。2008年,在全县“十千万工程”和推动全民创业活动的感召下,他先后到江浙地区、天津、北京等地参观学习,在天津铜厂考察时看到,用木炭冶炼制取铜丝效益快,还可以就地消化大批木炭。他外出学到用木炭冶炼制取铜丝的技术后,毅然拿出了多年的积蓄,进行了第三次创业。王杲铺镇政府对邢福军创业给予了大力支持,由一名副镇长和民营办人员跟踪服务,为该企业协调资金200多万元,协调该村12亩盐碱地用于建设厂房,并从立项、用电到各种证照的办理等多方面提供服务,福兴铜业铜丝制造项目即将竣工,项目投产后,每年能就地吃掉本村木炭500吨。
□任俊莉 邓占明 王玲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邢福军的“木炭经”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经济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