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是很多高校毕业生离校的时间,“散伙饭”、毕业旅行等纪念活动也进入高潮。各种纪念活动在为大学生活画上句号的同时,也导致铺张浪费现象的出现,无形中刮起一股人情消费风。
对很多大学生来说,大学毕业是件“人生大事”。那么,高校“毕业歌”要怎样“唱”,才更动人、更令人难忘?
毕业消费成变相人情消费
随着毕业生离校时间的临近,毕业消费不断升温。各种 “散伙饭”几乎成了离校前必不可少的节目。
自从年初考上公务员后,大学毕业生高昆的饭局就渐渐多起来。为庆祝找到工作,他在学校附近的饭馆请同学吃饭,花了500元钱。随着同学们逐步解决工作问题, “散伙饭”开始变得没完没了。高昆告诉记者,这样的 “散伙饭”几乎每星期都有一次。
大学生小黄尽管还在为就业奔波,但也少不了各种人情应酬。小黄无奈地说: “学弟学妹要为你送行,总不好意思推托,可是应约就意味着要买单或给他们带点小礼物;同学邀请你聚一聚,也不好不去,去了也少不了还一顿;此外,要毕业了总得谢谢老师,这是不成文的惯例。”
而以院系为单位,师生聚餐的“散伙饭”是高校毕业生的传统节目。不同的是,现在大多数 “散伙饭”不再在食堂举办,而是选择在校外酒楼,而且档次越来越高。
毕业纪念成优越学生的 “狂欢盛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毕业消费的学生群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一类是名校毕业已获得高薪厚职的学生。
王申毕业前安排了四次毕业旅行。第一次是班级集体旅行,花费250元;第二次是与好友结伴游桂林,花费500元;第三次又是一次结伴游海南,花费1400元;最后一次是自己花费1500元到北京一周游。
王申之所以能如此 “逍遥游”,是他的父亲给他特批了3000元的 “毕业专项资金”,专门为他毕业消费买单。
对于就业困难和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毕业意味着可能要失业和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不要说吃 “散伙饭”,就是拍毕业照都没心思。大学生小黄说: “还没找到工作,我没时间也没心思,能少花点就少花点吧。”
朴素纪念同样留下难忘回忆
对于各种毕业消费,不少学生表示,消费应该视各自的经济能力量力而行,并尽量不铺张浪费。大学生游顺勇说:“毕业消费最好控制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我采取的办法是 ‘开源节流’,一方面在学校一些科研助研岗位赚取报酬,另一方面节约平时开支。”
大学老师们也普遍认为,对于正常的毕业消费活动,学校和社会都应宽容理解。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可以加深感情,也是对大学生活的一个纪念。但学校不鼓励学生高消费。
一些学生也认为,一些朴素、生动有趣的活动同样能给毕业留下难忘的回忆。
有些高校组织毕业生为贫困地区学生捐书活动,有些同学还捐出现金,平均下来,每个同学也就出十几元钱。大家都说,用这种形式来纪念毕业很有意义。
□赖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