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十年辛苦不寻常
——德城区九龙种猪场场长王伟的创业故事
作者:胥爱珍本报

王伟介绍养猪场的规划。


  2009年7月9日和10日,对德城区九龙种猪场场长王伟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两天。
  9日上午,与夏津的客户商谈引进种猪事宜,下午,带领客户进场选猪、抓猪、装车,忙活到10日凌晨3点多,躺下来时,已近5点。2个小时后,起床照顾3岁的女儿吃饭,送她去幼儿园。接着匆匆赶到黄河崖镇一个养殖场,与负责人商谈引进种猪的事情,中午时分,双方终于达成了合作的初步意向。下午3点钟,午休还不到10分钟,村支书来电话说,有记者要采访……
  从17岁开始养猪,到成长为一个年出栏3000余头良种种猪的养猪场场长,每天睡两个小时的生活节奏,对王伟来说,早就成为常事。也正因如此,他对养猪这个行业的评价是“辛苦的买卖”。
  28岁的成长岁月,11年与猪相伴,王伟经历过什么样的苦辣酸甜?

  17岁开始干“辛苦的买卖”

  1998年,初中毕业的王伟,开始跟着自家三叔学养猪。17岁的男孩子,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谁愿意每天喂猪?
  “刚开始真是不愿意干,”王伟回忆,不愿意干并不只是害怕体力的劳累。跟着叔叔养猪后,好几个热心的大娘想给他介绍女朋友,结果女方一听说男方是养猪的,就拒绝了见面。在农村,老百姓普遍地认为,养猪是家庭妇女们干的行当,大小伙子在家养猪实在不太光鲜。
  即便如此,在父母和叔叔的劝说下,一向听话的王伟还是跟着叔叔干起了辛苦的养猪行业。
  王伟不怕苦,但是有一样,却让他感觉到心里没底,那就是养殖技术。
  现在的九龙种猪场采用的是全封闭饲养,饲养员接触猪之前,要穿过三道门,经三次消毒,猪的饮食饮水全是自动装置,每天只要添加一次饲料。10年前的场景,却完全不同,猪场谁都可以进,饲料完全靠饲养员肩扛手提,一天下来,都累得腰酸背疼。
  为了掌握专业的饲养技术,1999年上半年,王伟就到德州农校进修,全面学习了畜牧和兽医的专业知识。正是那次进修奠定的基础,让他在2000年接手管理3000头猪时,才有了更大的信心。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年轻的王伟用一句老俗话描述他对养猪行业的担心: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不少养猪人都栽在了2000年,由于市场上的供过于求,猪市曾一度出现 “猪价贱如菜”的可怕景象。
  时至今日,王伟对那时的猪价仍记得清清楚楚,一头毛猪养到100多斤,每斤的成本是2块7,市场上猪的价格则是每斤1块6,一头猪卖出去,就赔100多块钱。后来不愿意眼看着赔钱,一些还没长成的小猪,就被运到偏僻的路边河沟 “放生”了。
  “真是心疼啊”,王伟说,那年他赔了10多万。
  更让人心疼的是猪得病。一次,猪场里的一头小猪病了,王伟请附近的一个兽医过来给小猪打了一针。结果没有想到,兽医上午刚给一头患有 “传染性胃肠炎”的猪打过针,病毒被带到了王伟的猪场。第二天,猪场内几乎所有2周以下的仔猪都出现了呕吐和严重腹泻。几天的功夫,医药费花了2万多,猪场所有30多斤的小猪还是没能救活一头。
  那件事情之后,王伟在猪场内建立了严密的消毒制度,实行了全封闭饲养。
  养猪工作的辛苦,猪价 “坐过山车”似的忽高忽低,王伟经受了考验,也收获了成功。他用 “扬眉吐气”形容2007年,那年,猪价格高,疫病少,他大大赚了一笔,接下来的2008年,他投资80万元扩建了猪场,扩大了养殖规模。

  千里姻缘 “猪来牵”

  王伟还有一段因养猪而得的姻缘被传为佳话。
  1999年,养猪场来了一批实习生,其中有一个女孩叫王金霞。
  当时的王金霞还是聊城农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一名学生。但是,她对工作的敬业让王伟感到惊讶,虽然是实习,但是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只要猪场有问题,她都一定会守在养猪场里,寸步不离。
  十几岁的小姑娘正是爱美的年纪,王金霞却不怕脏不喊累,整天待在母猪、小猪身边防疫、打针、消毒,这些,王伟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没有甜言蜜语,没有花前月下,就连谈话的主题也大多数是猪,两个人却越走越近。毕业后王金霞到王伟的猪场工作,2003年2月,两人迈进了婚姻的殿堂。
  王伟说,自己的养猪场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大半的功劳都是妻子的。
  赔了10多万的那年,王伟险些支撑不下去了。一天,王金霞对他说: “你不想干就出去闯别的吧,但是你要给我留下30头母猪,我自己来养。”望着妻子坚定的眼神,王伟咬咬牙,最终没舍得放弃那些膘肥体壮的猪秧子。
  有了夫妻的齐心协力,如今,九龙养猪场年出栏良种种猪已达3000余头,先后被市畜牧局授予“一级种猪场”、“标准化养殖小区”等多项荣誉称号,种猪因为品种优良,已销往周边多个省市地区。
  □本报记者胥爱珍 本报通讯员杨玉娟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十年辛苦不寻常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民生民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