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开胸验肺”需要怎样的“督导”
  为证明自己得了职业病,28岁的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张海超不惜“开胸验肺”,悲怆之举令人心碎。此事引起卫生部高度重视,日前,卫生部派出专家督导组赶到河南,督导该事件尽快解决。
  事到如今,相信这一个案的“圆满解决”只是时间问题。欣慰之余,也深感这并非解决问题的常态之法——综观整个事件的解决过程,仍然是“维权无门—极端举动—舆论激愤—高层介入—得以解决”的逻辑。
  从早些年的找记者诉苦、写公开信,到后来的以身试药、“开胸验肺”……由于眼球效应对“创新性”要求极高的特性,弱者的维权手段正变得越来越惨烈,甚至开始带有明显“自残”的特征。基于如此背景,需要追问的是:这个悲壮的“循环链”真的会因一个人的权益得到“拯救”就消失吗?
  “开胸验肺”发生之后,各地媒体有很多跟进报道,为我们展示了大量职业病患者维权艰难的现状。如果不从制度保障上给他们梳理一个出口,张海超“开胸验肺”才得以维权难免给他人这样的示范——只有用极端手法,才能被关注,才能解决问题。张海超之后,还会有多少个刘海超、王海超以极端方式求助?那时,我们有多少个督导组可派?
  所以,“开胸验肺”需要的不只是卫生部的督导,纠正错误也不只是郑州一个城市的事。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不仅需要“尽快解决”,更需要“全面解决”。
  纠正一个错误并不难,难的是从根源上避免错误发生。“开胸验肺”事件,有理由引发全社会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反思:对于职业病要求用人单位盖章确定的“自证其罪”,现实中是否可行?当用人单位不愿配合时,劳动部门怎样快速介入进行“责任倒置”?对于被指定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又靠什么保证他们的公信、监督他们的偏私……唯有填补制度漏洞,张海超们无奈的自残“自救”,才能成为具有制度性保障的依法“他救”。
  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唯有将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等作为全社会的头等大事,才能形成一种虽然可能比较辛苦,却仍然能够感受尊严、有希望的社会生态。而这,不但是普通劳动者提升幸福感的希望所寄,也是一个社会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
□毕诗成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开胸验肺”需要怎样的“督导”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新闻视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