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思路一变天地宽
——乐陵农业产业化发展侧记
作者:李玉胜本报

  绿油油的马铃薯苗波浪般随风起伏,白花花的甘蓝拱棚似条条银带布满田间,整齐的金银花苗如列队迎候检阅的士兵。近日,笔者一行深入乐陵市黄夹、郑店、杨安镇等乡镇订单农业基地采访,到处都是生机勃发的景象。

  政府引导激发创业热情

  为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种植观念和模式,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种植效益,乐陵市先后组织农业部门、乡镇长及农村党支部书记、种植大户到寿光、胶州、平度及江苏太仓等地参观,然后由村干部或种植大户带头示范种植,市、乡两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负责协调资金、技术指导、联系企业、建设基础设施等,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热情。化楼镇冯家村党支部书记薛恩水自2007年开始种植金银花,亩均收入达9000多元,先后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庄发展金银花种植1500多亩。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拥有全国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该市鼓励当地农民依托希森集团种植马铃薯,当年发展种植基地3000多亩,亩均纯收入3500元。

  订单农业“订”出农企双赢

  以前销不出,现在不愁销;以前收入按千算,现在收入按万算,这是乐陵市农业产业化基地农民的感慨。飞达集团、金藏煌药业、希森马铃薯、中谷淀粉糖等龙头企业,带动黄金椒、甘蓝、胡萝卜、分葱、金银花、马铃薯等订单农业30多万亩,全部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标准和统一最低保护价收购,亩均纯收入高出粮食作物800多元,基地农民人均年增收1500元。同时,龙头企业自身也得以发展壮大。飞达集团把产品定位在调味品、脱水蔬菜、植物色素等几大系列,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了10年间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企业集团的腾飞跨越,基地面积由2006年的50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4.5万亩,实现年加工能力3万吨。

  土地流转催生规模效应

  为便于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乐陵市在各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大厅,为农户提供土地流转供需信息发布、合同鉴证等全程服务,通过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规范了流转管理和服务,催生了一批规模化种植基地和种植大户。目前,全市通过土地流转种植面积在百亩以上的大户达1000多户。郑店镇北陈村村民陈天来、杨棋村村民杨培锁以每亩600至800元的租金从其他农民手中租赁土地500多亩,并雇用当地农民种植订单甘蓝、胡萝卜,去除土地租金、工资及其它生产性支出,每亩年纯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个人年种植收入超过50万元。
  □本报特约记者李玉胜 本报通讯员宋殿民 汪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思路一变天地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今日农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