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科学发展潮涌德州·夏津篇
黄河故道万木春

  5月8日,夏津县总投资16亿元的中棉紫光50万吨生物蛋白等10个项目集中奠基开工;6月8日,总投资10.3亿元的5个过亿元项目集中奠基开工。这15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65亿元、利税9亿元。
  虽然处于金融危机的笼罩之下,但夏津县干部群众的实干热情、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却与日俱增。县委书记杨同军用“四个变化”生动地概括了今年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的喜人成就:最深刻的变化是干部群众精神状态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城乡面貌的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产业结构的变化、最根本的变化是干群关系的变化。
  今年上半年,夏津县328家规模以上企业没有一家停产关门,工业用电量超历史最高水平;1至5月,完成财政总收入1.8亿元,增长0.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41万元,增长9.86%;社会稳定和谐,85%的信访积案得到妥善解决。


以重点项目建设拉动增长


  “由重大项目牵引工业突破,用项目推进统领整个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这是我们面对金融危机确定的工作思路。”副县长郭庆厚说。该县把今年作为“重大项目建设年”,确定了一批立县项目重点扶持。并通过推进“南融北接”和对接央企、跨国公司、国内知名企业,加大了对珠三角、长三角、港澳台以及日韩、欧盟地区的招商力度,成功引进了匈牙利百利果酒、意大利成伟车业等一批外资、外商项目和一批绿色环保项目。
  6月18日,记者在夏津县经济开发区看到,夏津飞天染织有限公司的三条生产线已安装完毕。该县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李贵才介绍说,这个项目总投资11亿元,这个月就可以投产,年加工能力达4000万米,可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他说:“这个规模和产能,应该算是江北之首了。”
  飞天印染项目的落户,使夏津棉纺织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带动起原有的织布厂纷纷追加投资进行扩产。目前,围绕飞天印染项目新建、扩建的项目达到26个。现在,全县新增先进织机设备600余台。济南元丰纺织将6万纱锭高档纺纱、150台针织大圆机整体迁入夏津。青岛澳诺尔服饰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服装加工项目也已破土动工。
  大力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是今年夏津工业的一大亮点。今年上半年,该县共投资4.6亿元,对20多家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棉纺织业重点实施粘胶纤维、摩代尔、丝光棉等17项技改项目,开始向高支纱、高档布、印染、服装、家纺领域进军;植物油向色拉油、能源油转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面粉企业向营养粉、专用粉、通用粉、麦胚油、麦胚片等新兴、高附加值产品转型,生产能力、产值、利税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
  新兴产业的培植和兴起是夏津工业的另一突出成绩。依托三融生物柴油、质能发电、奥德新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形成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与济南三融集团合作,投资4.5亿元,利用棉籽油加工生物柴油,同时上马了棉柴发电厂,目前正在火热建设中。德宜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脱酚棉籽蛋白是采用北京中棉紫光科技有限公司“液—液—固脱酚棉籽蛋白”专利技术生产的一种新型优质饲料蛋白,为棉籽蛋白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上半年,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投入17.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8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7%和13%。


以城市建设促形象提升


  不久前,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来夏津视察,看过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后,连说了三个想不到:想不到夏津的天这么蓝,想不到夏津的水这么清,想不到夏津的树这么多。
  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以 “古树王国、自驾天堂”远近驰名,公园南北长18公里、东西宽7公里,面积12万亩,森林覆盖率61.8%。林木资源丰富,有55科117属210种。这里春季鲜花如潮,夏季绿树成荫,秋季果实飘香,桃、梨、杏、葚、山楂、核桃等果树杂陈其间,素有“小杂果之乡”美誉,又被称为 “北方落叶树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还被列为首批12条国家旅游线路之一。
  近年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修建了36公里观光路、20公里景区路、5万平方米的广场停车场和35座桥涵,


万株观赏植物落地、3000亩紫椹及石榴、樱桃、核桃、柿子、葡萄等杂果按区域扩种,颐寿园、杏邬园、香雪园、槐林园等4个千亩以上景区形成。目前,公园已形成 “一带两区十园”格局。
  今年5月16日,以 “游黄河故道,赏千年椹果”为主题的第二届椹果文化采摘节开幕以来,已接待游客30万人,同比增加16万人,接待旅行团100多个、自驾游10万车次,同比翻了几番,创收近亿元。
  该县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实力偏弱,但没有走高耗能高污染的老路子,而是发挥后发优势,提出打造 “生态夏津”、 “森林城”的目标,走出了一条科学、和谐的城市建设路子,让夏津迈向了生态文明的新境界。
  在城市规划上,该县高标准编制了县城建设的控规和详规。旧城改造、新城崛起、开发区提档升级,三区互动,确定了城市长期发展的脉络和框架, “一带、六园、六线、六片、十座精品建筑”是今年的重点建设工程。
  夏津县城有六五河、城栾干沟、城东干沟,3条河本来水清景美,但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却变成污水环绕、蚊蝇滋生、垃圾堆积的 “龙须沟”,给群众带来了无尽的烦恼。该县实施了“碧水绕城”工程,全长22公里,投资4亿元,对河槽两侧铺设污水管网,河道内清淤、衬砌,河坡植草、栽树。沿六五河建设3处景点,其中九龙湖湖面达420亩,蓄水量达到180万立方米。同时,大力推进 “森林城”建设。以“花开满街、绿染全城”为目标,投资6000万元完成了高标准外环林带和县城主要街道、景区的绿化美化,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2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6%,人均绿化面积达到15平方米,比2006年增长了10倍。凭借在水绿夏津、生态建设、循环经济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夏津县在今年3月29日成功摘得 “中国绿色名县”桂冠。
  为打通城市的 “血脉”,让城市元素流动畅通,他们以构建城区四通八达的交通骨架为目标,改造和新建了8条道路,长达35公里,打通了县城东、南、西、北四个出口。
  如今,夏津城区形成 “清水河中流,人在岸边走,船在水中游”的美好景色。一个花开满街、绿染全城、水清地净、有序繁荣,宜居、宜商、宜创业的新夏津展现在人们面前。


以惠民之举促社会和谐


  因失去承包地多年上访无果的渡口驿乡闫庄村农民夏文香,今年3月来到县委群众工作部,县领导接访后,按政策为其办理了低保,确定明年春天调整土地时补分承包田。夏文香说:“我的上访路终于走到头了。”
  “有话让老百姓先说,有事为老百姓先办,有利为老百姓先想。”他们积极主动做好群众工作,带着爱心倾听民声民意,带着责任正视矛盾问题,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县委群众工作部和乡镇群众工作站,群工部建立后,城建、土管等13个相关职能部门集中办公,县五大班子领导轮流参加接访,每天有1名县级领导值班,群众自主选择接访领导,县委书记、县长把每月1日、10日作为固定信访接待日。每次接访前3天,在县电视台滚动播出通告,并向社会公布 “书记热线”、“县长信箱”和县级领导电话号码,又开展了矛盾集中排查调处月活动,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有85%的信访积案得以妥善解决。
  原县百货大楼下岗职工许庭臣生活困难,一家三代挤在2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中,去年春节前,许庭臣一家高高兴兴搬进了锦纺家园小区。去年,夏津县在黄金地段建成5万平方米的首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拆迁安置房——锦纺家园小区,还改造城中村、棚户区8处,完成4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建设,3500户拆迁户和无房户住上了新楼。
  “让群众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富裕、心情一天比一天舒畅是我们的最高追求。”杨同军这样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他们制定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改善民生的意见》,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启动夏津水库、“三统三供”、市民休闲、文化惠民等十大工程,初步实现了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困有所助、住有所居。
  夏津水库建成后,可解决140多个村庄的11.9万人饮用水和16万亩良田灌溉用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全面建立,使农民参合率达98%以上;投资5000万元的县医院新病房楼建设顺利推进,投资600万元的7处乡镇卫生院也已全部投入使用,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得到提高,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得到很大程度缓解;群众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一期投资1.1亿元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拆迁安置房建设正在加速建设,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保障;总投资2.8亿元的城区统一供气、供暖、供水工程也已全面启动。
  该县坚持把弱势群体的救助当作政府的大事来办,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做好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的救助,低保人数由2006年的90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9300多人。今年,对新中国成立前的800多名农村老党员实行月工资制,每月补助360元,比去年增长120元。为98名任职20年以上、超过60岁的农村支部书记办理了退休手续,享受现任干部60%的待遇。同时,还为500多户特困群众解决了住房、就医、就业等具体困难。


记者点评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夏津县倾智破解难题,倾力科学发展,倾情改善民生,终于越过寒冬见艳阳,确保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他们的传统产业在调整升级后,正蓄势待发。由此可以看出,无论遇到什么危机和困难,只要我们敢“想”,打破条条框框,多想化解危机的办法,多想解决问题的实招;会 “干”,少说多干、埋头苦干、不争先干、紧张快干,就一定能够迅速扫清发展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一步一个脚印地将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本报记者 孔瑗 本报通讯员 庆华 中林 德生 林涛


感言

倾力科学发展倾情改善民生


  近年来,我们围绕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现了“让群众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富裕、心情一天比一天舒畅”。
  我们坚持“让民得实惠,让党得民心”的工作主线,突出“工业做大做强,县城做靓做美,民生做细做实,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服务业发展上档升级”五大重点,使城乡面貌、经济结构、干群关系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今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影响,我们坚持“以重点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以惠民举措促进社会和谐,以转变作风促各项工作落实”,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将迎难而上,在进位崛起的征程上披荆斩棘、破浪向前。
  中共夏津县委书记 杨同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黄河故道万木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国际国内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