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林业提质增量
  近年来,我市林业在开拓中前进,在调整中完善,由弱渐强,为发展现代林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形势对林业发展提出新要求。提质增量、打造生态强市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生态优先、产业支撑、文化引领为发展方向,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为手段,以建设生态强市、争创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路、河、景、园、产、城”六大工程,努力实现林业资源稳步增加、林业效益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文化繁荣昌盛、林业产业更加发达。
  计划用3到5年时间,美化主干道路1000公里以上,建设市级以上森林公园20个,其中省级的6个,创建特色经济林园区、花卉园区10个,发展特色经济林10万亩,花卉苗木10万亩,规模以上林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其中达到市级以上标准的林业龙头企业25家,省级以上标准的10家,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实现林业产值100亿元,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人均达到2000元。
  一是加快主干通道绿化改造,展示对外良好形象。京沪高铁、津浦铁路、京福、青银、德滨高速等十几条干线铁路、公路贯穿我市,两侧绿化水平代表德州形象。我们将用2至3年的时间,对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两侧各20米,省道两侧各10米的范围建设生态公益林。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标准要求,逐步将两侧建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的景观长廊。向外延伸建设速生丰产林带。
  二是加快重点河流绿化,打造林茂碧水景观长廊。我市境内黄河、运河、漳卫新河、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河等大型河流纵横交错,沿水系堤岸建设大型防护林带,对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至关重要。黄河、运河等主干河流采取堤顶硬化,建成观光走廊通道。堤外侧建100米宽速丰林或果品基地,靠近城市、郊区以及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基地。堤顶公路两侧种植毛白杨,堤坡种植花草灌木,戗台种植速生杨、柳、槐等乡土树种,水边种植垂柳。其余河流堤顶、滩地以及堤外50米内建设速丰林带。
  三是推进林业景观建设,全力提升林业文化。依托两湖两河(古运河、减河)、万亩桃园、千亩核桃园在德州东郊京沪高铁与京福高速交汇处,用3至5年的时间规划建设大型森林生态公园,在园内新建占地2000余亩的植物园、占地500亩的菊园和名贵花卉园;不断加大古运河文化开发和原生态自然景观保护,建设集运河古代风情、古建筑以及艺术、观赏、教育于一体的森林文化园,聚力打造集森林观赏、果品采摘、休闲娱乐、健身餐饮、文化欣赏于一体的大型森林生态文化公园。同时对黄河故道、黄河北展区、红坛寺、金丝小枣等省级森林公园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加大自然景观的开发与保护。
  四是以园区为载体,打造林业发展新亮点。加快花卉苗木园区建设,自今年起,以发展鲜切花、特色花卉、绿化苗木为重点,规划建设德州菊园,打造中国菊城。每个县市区规划建设一处或多处千亩以上规模的花卉苗木科技园区,带动当地花卉苗木产业上规模、上档次。5年内全市花卉苗木基地发展到10万亩,年生产交易额达到10亿元以上,逐步建成鲁西北、冀东南区域内最具影响力的花卉苗木生产交易中心。加快特色经济林园区建设,重点抓好金丝小枣、日韩黄金梨、高酸苹果、优质桃、柿子、桑椹、椹梅等优质果品发展,大力推进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生产,以特色求优势,以规模求发展,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提高效益。
  五是加快林产企业晋档升级,促进林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加大政策扶持,实现“三个一批”,即采取重组、联合,改善经营管理等膨胀一批;采取招商引资,引进大龙头,改善结构带动一批;采取入股、贷款贴息等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不断提升企业实力壮大一批。以林产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动力,构筑雄厚的林业资源。抓好速生丰产林建设,切实解决木材供需总量不足的问题;积极发展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逐步缓解木材供需结构性矛盾;大力发展优质经济林,进一步提升果品精深加工和名牌创建水平。
  六是加快“三城”建设,进一步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加快州城绿化美化,按照旧城增绿、新城扩绿、郊区森林绕城的思路,3年创省级园林城,5年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城郊达到40%以上。加快县市城区绿化建设,抓好城区道路绿化、拆墙透绿、公共绿地、园林式单位和环城林带建设,3年达到省级园林城标准,5年达国家级园林城标准。加快中心镇驻地绿化建设,大力推进“水、农、林、城”融合发展,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服务功能完善的新城镇。3年内驻地绿化率达到40%以上,实现省级园林城建设标准。同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省绿委制定的标准,镇、村四周建设宽度30米以上的围村林,街道栽植2行以上乔、灌绿化带,村内建1000㎡公园或休闲绿地,庭院和学校按照乔、灌搭配种植,3至5年内全市50%的乡镇达到省级绿化标准,60%以上村庄达到省级绿化示范村的标准。
  □刘清云 (作者系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林业提质增量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学习与探索】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