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韭菜村”种菜种到河北
——探访杨庄乡姜圈村

  日前,笔者在“韭菜村”武城县杨庄乡姜圈村采访时看到,一辆辆满载韭菜的卡车从该村生产基地驶出。“俺村的地都不够种,俺还到相邻的河北省租了10亩地呢!”农民王玉青一边数着卖韭菜的钱一边高兴地说。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几年前曾经出现土地撂荒现象的贫困村,如今的地不够种了呢?

  穷思变 韭菜种出致富路

  几年前,姜圈村村民还是以小麦等传统作物种植为主,由于产量较低,村民种植积极性不高,部分土地出现了撂荒现象。
  不甘清贫的姜圈农民开始思考出路,张金春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5年,他分析认为姜圈村交通便利、水利条件较好,很适合种植效益高的韭菜。于是,他从省农科院引进了耐寒、高产、抗病的韭菜新品种,试种了2亩。并多次到市、县农业部门向专家请教技术。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当年收益5000多元,他一下子成了村里的“有钱人”。“看到我家买了空调等家电,全村老少都争着来看。”说起当年,年逾五旬的张金春非常自豪。
  身边的典型最有说服力。在他的带动下,该村韭菜第二年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00余亩,第三年种植面积将近270余亩。

  树口碑 小村迎来八方客

  随着种植规模扩大、产量激增,原来的小商小贩销售模式已不适应生产需要,大量的韭菜贱卖、滞销、腐烂,许多村民开始拔掉韭菜,改种其它作物。
  为解决韭菜的销售问题,村党支部派人到各地找销路、跑市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位河北客商来考察韭菜时,不但看中了这里的韭菜品质,而且还被这里菜农的朴实和诚信所打动,一次就收购了5000公斤,并与姜圈村建立了长期的供求关系,他还介绍其他的客商来这里收购。
  “俺今年种的2亩韭菜,头一刀就收入了1万多元。”农民马立国边为德州客商收割韭菜边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该村成立了绿海韭菜专业合作社,为种植大户提供供种、施肥、销售的全程服务。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姜圈村形成了一个日产销售可达2000公斤的韭菜种植基地。
  韭菜种植基地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栽种、收割、施肥等钟点工和运输队等服务组织不断涌现,解决了周边村庄2000多农民的就业问题。

  求品质 拱棚长出有机苗

  要使韭菜种植获得高效益,必须改变多施化肥多增产的旧观念。该县积极引导农民增强质量意识,让他们瞄准城市餐桌,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该县举办农技培训班,向村民介绍有机肥料的使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等知识,使韭菜的品质大为提高。
  围绕促进农民增收,他们统一推广种植特别耐寒品种,较一般品种上市早、下市晚,重点收割春季、秋季各两茬,夏季则韭花、韭菜兼割,并注重增培地力,霜降后给韭菜罩临时小拱棚,使该村的优质韭菜每公斤能卖2至6元,每年平均亩收益1.3万元左右,全村人均增收约400多元。“姜圈村的韭菜品质好、效益高、销路畅,村里的耕地已经不够种了,乡亲们就租赁相邻的河北省故城县建国镇的1500多亩耕地,发展前景非常好。”杨庄乡党委书记陈义太自豪地说。□王召华 王玉磊 何利 祝丽娜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韭菜村”种菜种到河北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今日农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