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营造多方受益的“良港”
——齐河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启示

  齐河县农村信用联社大夫营分社的工作人员来到祝阿镇高屯村张树军(右一)家,给他家挂上了“文明信用户”的牌子。 任凯王曙光摄


  ●核心提示
  齐河县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列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序列,政银联动,打出建立银企互动长效机制、整治信用环境、深化农村信用建设、完善银行内控制度等多政策配套的组合拳,并在全县范围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完善了以 “诚信道德工程、征信体系建设、信用维护机制”为核心的金融生态体系。先后被评为全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全市金融生态环境A级县。

  农民有了“经济身份证”

  “自从被评上信用户后,凭着这蓝本本,无需担保,到信用社就能贷到钱,这信用证就是咱致富的身份证。”3月8日,齐河县宣章屯镇康庄村农民康文利凭“小额信用贷款证”,在镇农信社贷款5000元,整个过程仅用了5分钟,既不需抵押,也不用担保。
  2001年开始,齐河县着手实施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三信”工程,在县、乡、村三级分别成立了信用评价机构,本着“自愿申请,严格审核,逐级申报,动态管理”的原则,积极开展“三信”评价创建工作。截至2009年3月,全县共评定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85570户、607个、7个,覆盖面分别达到了62%、60%和47%。2008年,针对原有信用评价工作量大、人为因素多、标准不科学、结果随意的不足,该县在全省率先创立农户 “数字信用”评价体系,开发 “农户信用状况指标评价体系”和“信用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可根据农户的借贷情况、个人品德、致富能力等信息进行信用评分,并自动生成信用报告,使信用评价由 “人评变机评”。目前,该系统已录入8.3万农户及个体工商户的信息,实现了信用档案电子化。手握“电子信用档案”,金融机构创新业务有了底。
  笔者旁白:让道德与经济“联姻”,变信用无价为有价。齐河县为诚实守信的农民建立电子档案,农民通过这张“经济身份证”积累信誉财富。实践中,银行往往会对农民缩短贷款审批时间、提高贷款额度、降低担保要求,甚至可能对其发放信用贷款,让其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企业有了“融资敲门砖”

  齐河恒兴钢结构有限公司与中铁四局签订京沪高铁钢模板供货合同,急需流动资金240万元。3月2日,公司经理葛廷海来到农行齐河支行,申请中小企业简式贷款,仅6天资金便到了帐。这是农行齐河县支行创新业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一个镜头。
  去年10月以来,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企业陷入“寒冬”。拓展融资渠道,保证资金链条顺畅,成为企业安全过冬的重要条件。该县积极搭建银企沟通交流平台,通过金融服务座谈会、银企洽谈会等形式,引导县内各金融机构在现有政策框架内,为市场前景好、信用度高的企业量身订做金融产品,扩大信贷投放量。农行齐河支行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小、时间紧、频率高的特点,专门开办了简式贷款业务,企业可以免评级、免授信,直接申请进入放款程序,放贷时间由原先最快一个月缩短为7天。工行齐河支行在对全县项目储备和企业贷款需求情况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莱钢永锋技改、恒昌石化扩产等5大重点项目,分别签发国际进口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1503.57万美元、9300万元,办理进出口押汇1.05亿元。据统计,县内各金融机构共发放工业贷款7.1亿元。
  笔者旁白: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于企业度过难关尤为重要。在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下,齐河县以政府为主导,广搭平台,增进银企相互了解,促进相互合作,共度难关,实现了政银企三方的良性互动。

  银行做大蛋糕的“催化剂”

  一直以来,农业因其高投入、低产出而成为金融机构不愿涉足的高风险领域。在齐河,金融机构却通过创新业务实现了扶持三农与自身发展的完美结合,“大联保体”便是典型例证。2008年6月,该县在全市率先开办“大联保体”贷款模式,以村为单位,“信用户”自愿组建,采取“大联保体成员联保+互助金担保”的方式,可办理最高5万元的大额贷款,并享受贷款利率优惠。“大联保体”实现了农户和银行的“双赢”。截止目前,该县已有1085个农产品运销、种养、加工大户组成了62个“大联保体”,授信额度达5423万元。
  企业是银行的主要信贷对象,落实国家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对前景良好的贷款项目实行对口帮扶是该县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的又一亮点。山东巨威机械是一家生产农用机械的 “成长型”小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海外订单萎缩,发展受挫。农行齐河支行将“巨威”作为培植营销对象,派出专人对其进行财管帮扶,信贷辅导,开展资产整合,创造放贷条件。最近,该行为“巨威”办理了300万元的承兑汇票业务,助其揽下了600万元的购销合同,一举解除了发展困境。去年10月份以来,该行为20家企业融资1.2亿元,不仅实现了自身盈利,也推动了企业快速、有效扩张。
  笔者旁白: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离不开银行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创新发展。齐河县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运转的前提下,创新业务,适度降低贷款门槛,促使资金良性流动,实现了多方共赢。

  构筑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信用与贷款相挂钩的机制,使齐河农民更加重视诚信。刘桥乡大田村村民颜世兰日前赶到乡农信社,还上了快到期的信用贷款。他说:“最近多进了批仔猪,手头有些紧,找亲戚凑了钱还贷,自己再难也不能让人家摘了咱的‘信用牌’。”据了解,该县农户主动还款率高达90%以上。
  企业健康发展与贷款紧密相连,使县域内企业更自觉地履行责任。农行齐河支行在选择对口帮扶企业时,除关注企业的发展潜力外,是否履行环保、劳动用工等责任也是一项重要指标。贷款成为推动企业履行责任的重要砝码。
  笔者旁白:齐河县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通过褒奖守信行为来激励和约束企业、个人等社会个体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提升了全社会的诚信互助水平和责任履行意识,无疑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了助推作用。
  □侯刚 陈燕华 范士俊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营造多方受益的“良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新闻视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