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援川,共同的职责和使命
作者:杨德林唐晓颖钟伟本报

羌族人民载歌载舞庆祝援建项目开工


援建干部在德州桥施工现场


我市援建的白什乡招呼站封顶


  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我们同全国人民一样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纪念文章,不仅仅是回顾一年来我们对灾区人民的支援和关爱,也不仅仅是宣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更重要的是挖掘和发扬抗震救灾工作中蕴含的科学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快发展,以实际行动帮助灾区共建美好家园。
  “5·12”,一个令全国人民痛惜、铭记的日子。当灾难突然来临时,德州560万人民的心一下与灾区人民实现了同脉搏、共振动,自发地捐款捐物,第一时间奔赴救灾一线,短时间内形成了爱心热潮,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当抗震救灾由应急转为常态,德州各级党政部门、企业、群众表现出了可贵的责任意识和爱心承诺,社会各界捐助的一批批救灾物资运往前线,德州人们援建的活动板房迅速在灾区安装……
  如今,由我市对口支援建设的北川县白什乡,正在一片废墟中重新崛起,新修了道路、桥梁、学校、文化站、卫生站,群众从活动板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
  一年的时间,德州人民与北川人民建立了血浓于水的浓厚感情,谱写了一曲真实动人的时代歌曲。

  滴水成海洋,我们感动于爱的洪流

  普通的人、普通的事、普通的场景,当这一切汇集起来就成了壮观场景。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突然发生,震惊了全国人民,在经过短暂的痛惜、感叹之后,更多的人选择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建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人把准备为儿子结婚买房的10万元钱拿了出来,当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向她鞠躬致谢时,她却平静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一位衣着朴素的农村妇女抱来她用4天时间赶做出来的8床被子,对捐赠现场的工作人员说:“这些被子给灾区的孩子盖吧,别让他们冻着。”
  一对新人在婚礼现场,决定把父母给的3600元钱,全部捐给灾区。
  一位81岁的老中医委托家人送来了1万元捐款,7名下岗职工送来了8000元捐款。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捐款,积极缴纳特殊党费,很快各部门、各企业掀起了捐款热潮,许多职工在单位捐了款后再到慈善机构去捐,有的捐了三四次。
  当了解到救灾一线血液告急的情况后,我市广大市民踊跃献血,仅5天时间就献了278000毫升。
  武城县杨庄乡梁园村退伍军人梁忠利自筹4000元路费,只身一人从济南坐飞机奔赴救灾一线。
  农民胡连建、吴树春,在四川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就义务开车运送救灾物资,历经三天三夜的颠簸终于送达目的地。
  在我市一家职工医院工作的张俊生联合了其他4名同志组成了我市首支志愿者小分队奔赴救灾一线。
  这样感人的事迹还有许多,这不是一场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爱心行动,而是整个社会的统一行动,涓涓爱心很快汇聚成爱的洪流。
  时至今日,我市还有许多志愿者默默地奉献着,以自己的爱心与力量温暖着这个世界。

  责任大于天,我们感动于团结的力量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13亿中国人紧密地团结起来,团结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做好支援四川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既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更是一项神圣的职责使命。自“5·12”大地震发生后,全市上下紧急动员、周密部署、迅速行动、密切配合,各项支援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取得了良好成效。
  2008年5月13日上午,市委、市政府迅速做出部署,号召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全力做好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四川省汶川县地震后做好全市相关工作的紧急通知》,成立了相关领导机构。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深入到基层、企业,全力指导做好支援灾区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也迅速进入临战状态。2008年5月15日下午,我市第一笔由市政府从市财政和市慈善总会调拨的100万元捐款通过省慈善总会汇往灾区,此后一笔笔捐款带着德州人民的深情厚意源源不断地汇往灾区。
  2008年5月14日上午9时30分,由我市45名消防官兵组成的抗震救灾抢险救援队准时抵达成都机场,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救灾工作中。
  2008年5月22日,我市首支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起程奔赴绵阳灾区。
  2008年5月26日,我市建委系统先后派出31人前往四川成都郫县唐昌镇指导建设过渡性安置板房工作。
  据统计,全市累计捐赠款物9821万元,建设活动板房1334套,共接收165名灾区学生来我市就读。
  2008年5月28日,我市进一步明确了对口支援白什乡灾后重建的目标,支援抗震救灾转入长期建设。2008年8月份,我市在白什乡成立援川前线指挥部和办公室,抽调援川干部入川工作。
  我市对口支援白什乡的任务主要有三项,即利用两年的时间,抓好白什乡农村援建、乡镇援建和新县城援建。2008年完成学校、卫生院的板房建设和乡村永久性住房建设。2009年完成乡镇援建和新县城、工业园区部分建设任务,共启动了乡驻地街道、德州桥、供水设施改造、垃圾收集转运站等4个总投资1120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群众健身场所、乡驻地街道羌式风格改造、卫生院、文化与商业中心、客运站等5个总投资1128万元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2008年11月底,白什乡永久性住房建设全部完成,121户重建户搬进了新家,692户维修加固房全部竣工。白什乡93岁的老红军李长国心存感激:“是德州人民帮我们重建了家园!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和德州人的帮助,这份大爱我们永记心间。”
  其他援建项目,白什乡卫生院、文化站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德州桥完成桩基施工,正在系梁、墩柱施工和桥面板预制;道路建设已完成三分之二;群众健身场所已完成护堤建设,正在开展土方工程和铁索桥建设。
  为保证援建任务的顺利完成,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雷建国,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翠云多次对援川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和援川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支援灾区工作。吴翠云、史好泉、袁秀和、满春重、康志民等市领导先后到援川一线指导工作,慰问灾区人民和援建一线的干部职工,协助解决实际问题。在援建一线,吴翠云动情地说:“灾区的事就是德州的事,560万德州人民会急灾区之所急,帮灾区之所需,举全市之力,支援灾区重建。”

  援手共建,我们收获的是友谊和希望

  “支援四川灾区建设,我们不仅仅是付出,而且还有收获,收获的是责任、爱心和希望。”市援川办的负责同志深有感触地说。
  白什乡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西部,由于北川县紧邻汶川,整个乡镇破坏严重,可以用满目疮痍、支离破碎来形容。
  我市援川干部自去年6月进驻白什乡之后,不顾劳累,立即开展工作,当得知住在山上的白什乡受灾群众急需粮食和搭建临时住所的彩条布时,市援川前线指挥部在运输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紧急购置1吨大米,经与济南军区陆航团协调,用直升飞机将大米运往白什乡。同时,就地购买20吨大米、5万平方米彩条布、5吨猪饲料、5吨尿素、500公斤广播线,请当地有山地驾驶经验的车队,绕行运往白什乡。
  在援建白什乡小学过程中,为尽快让灾区的孩子们有地方学习,施工人员克服高温湿热、余震不断等重重困难,仅用12天就高质量完成了75套活动板房的安装任务。
  为得到详细信息,援川干部多次深入村户、学校、医院、水电站,实地了解房屋受损等有关情况,召开座谈会征求当地干部群众对恢复重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关于白什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调查报告》和《关于搞好白什乡灾后恢复重建的调研报告》,编制了《白什乡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在援建过程中,严把工程质量关,援川前线指挥部与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签订了质量目标责任书,并聘请当地群众做社会监督员,让他们随时去工地督查工程质量,援建干部更是不分昼夜地盯在工地,对施工进度进行监督检查,随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在援建过程中,我市干部群众与北川县尤其是白什乡的干部群众建立了浓厚的友谊和感情。2008年9月12日,在“德州北川一家亲”中秋篝火晚会上,专程从四川赶来的学生家长龙沛虎夫妇代表全体在德州学习的北川学生家长,将写有“扶危济困,大爱无疆”的牌匾赠送给德州市委、市政府。由于语言沟通不便,龙沛虎激动地在纸上写下:感谢德州,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我们很放心。
  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常委张庆成更是紧紧握住市领导的手,反复地说:“谢谢,太谢谢你们了……”
  在羌族悠扬的祝酒歌声中,来自灾区的学生王丽萍深情地朗诵:“虽然,我们离家很远,但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孤独,德州人民给了我亲人般的温暖和关爱。我要学好知识,将来回去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2008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白什乡党委、政府代表全乡3450名群众,发来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信中有一句话“危急时刻,是你们——山东省德州市的亲人们,用博大的同胞情、兄弟爱第一时间向白什乡受灾群众伸出了援助之手,为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地震固然可以推毁我们的家园,但推不倒我们的精神,团结起来,让我们用爱心和友谊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杨德林 唐晓颖 钟伟 本报通讯员陈晓强 王长江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援川,共同的职责和使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新闻视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