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为什么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
  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并把这一本质属性明确为社会和谐,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它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结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经过了丰富而曲折的实践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继承了前人的探索成果,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第一次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次飞跃。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开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探索,国家取得巨大发展进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现阶段,已进入了矛盾凸显期,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问题,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问题等,都突出地显现出来。为此,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作出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又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它使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一个新的认识高度。现在,我们要站在这样的高度上,自觉地把这一本质属性的要求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整体布局和奋斗目标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各项具体措施上,更加清醒、更加努力地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懈奋斗。
  □市委讲师团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什么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