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未来两三年
机器人将走进老人生活

陪护机器人在进行练习。


  日前,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里,一部看上去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机器人正在 “练习”识别茶杯和药瓶,时而还会“唱”上一首歌。相关科研人员说,这种陪护机器人主要用于辅助老年人生活,争取两三年后实现小批量生产。
  这是人们印象中机器人的样子:1.6米的个头儿,圆圆的头上有一双会“眨”的大眼睛,一身银白色“外衣”透出十足的现代感,走起路来既平稳又顺畅,还能用灵活的双臂完成很多动作。
  这项名为 “助老助残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的项目于2006年被列入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项目,并于2007年启动。
  这个项目的设立有着紧迫的现实背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超过60岁的老人达到1.49亿人,占总人口的11%。
  然而在我国,老人的养老护理成为十分棘手的问题。民政部官员表示,我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人员。
  在这样的形势下,陪护机器人应运而生。主持上述项目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究员李瑞峰说,如果家中老人患病卧床,陪护机器人可以帮忙取药、端水,还可以到冰箱里取食物用微波炉加热。如果家里来了客人,陪护机器人会去开门。很多儿女不放心老人独自在家,时常担心燃气、水电存在隐患,甚至是小偷的非法入侵,这时,陪护机器人通过传感器、监控系统判别异常状况,通过短信或网络给主人提醒,儿女还可通过视觉系统看到老人在家中的情况。陪护机器人还可以作为一个终端,与小区安全、医疗网络建立交互平台。老人感到孤独时,陪护机器人能“讲故事”、“唱歌”、“陪他们下棋”。
  李瑞峰透露,课题组正在为2009年底攻克我国陪护机器人的关键技术而努力。
  他举例说,对人类来说,看到一件物品走过去拿起来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对机器人来说,做出这些连续性动作是极其复杂的过程。首先要“看”得精确,然后控制手臂准确到达目标位置,抓住,再通过判断距离进行移动,准确送到预定位置。这中间涉及移动导航技术、视觉对目标物的识别探测技术、作业臂的运动控制技术等国际性难点问题。
  李瑞峰说:“目前世界各国的陪护机器人研究都处于实验室阶段,没有实现产业化,我国的相关研究也处在同一水平。”
  据悉,我国陪护机器人研发成功后,将针对部分器件的可靠性进行完善,以降低成本。科研人员表示,这种机器人将在两三年以后逐渐实现小批量生产,走入家庭。
  □曹霁阳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机器人将走进老人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教育·科技】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