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龙后的武城运河大桥
3月23日,在一阵隆隆的鞭炮声中,运河两岸人民翘首期盼多年的新武城运河大桥合龙了!当天,数千群众闻讯涌向大桥合龙仪式现场,欢呼雀跃。51岁的武城老城镇北街村农民龚少林激动地说:“从去年大桥动工以来,俺天天都要到这里转一圈,这一天终于盼来了!”
旧桥变危桥交通成“瓶颈”
“过去,特别是三夏时节,遇上大桥堵车,车上的麦子干得哗哗掉麦粒,也只能干着急。”谈起大桥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老龚体会深刻。由于历史的原因,河西有武城的地,河东有故城的地,两地群众来往密切,而武城运河大桥是两岸群众交流的唯一通道。近几年来,武城县大力实施老城杨庄棉花加工基地、滕庄鲁权屯玻璃钢生产基地两大合龙工程,使得来往机动车流量大增,堵桥便成了家常便饭。再加上该桥年久失修,经省交通厅专家鉴定已属危桥,这给运河两岸经济发展和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困难,也成为制约武城县经济、社会发展的 “瓶颈”。
心系群众事不言苦中苦
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制约,经济受到制约,建一座新的大桥迫在眉睫!2005年,该县将运河大桥建设项目列入十大民心工程。县领导带领公路、交通等部门的负责人先后数十次跑省交通厅和省发改委等主管部门,不厌其烦地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重建运河大桥的迫切性,并与省交通厅领导6次去河北省交通厅、漳卫运河管理局等部门协调,仅和衡水市交通局、故城县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协调会就达40多次,终于使新武城运河大桥建设项目顺利立项。接下来是庞大的建设资金问题,在这一困难面前,武城人没有退却,他们通过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向社会筹集、财政拨付3个渠道筹集了8500万元,使大桥顺利开工建设,随后又筹集2000多万元投入配套工程建设。
“彩虹”架东西天堑变通途
“运河大桥采用的黄河二桥结构形式,是技术最先进、工艺较复杂的连续钢构结构。”项目总工程师张继录介绍说。新建运河大桥桥梁全长617米,双向4车道,桥梁两侧引线公路为二级公路,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
新运河大桥的建成,不仅方便了两岸群众生产生活,而且打通了鲁西北和冀东南的交通要道,将带动该县两大生产加工基地的迅速崛起,经济发展速度提高2个百分点。同时,该县以大桥建成为契机,筹划建设老城物流中转基地和煤炭物流基地,发展大市场、大物流、大商贸。老城镇、杨庄乡是全国知名的棉花加工业基地,棉花市场最高年份收购量达到880万担,其中绝大部分棉花来自河北。武城县华兴棉业公司总经理王新军高兴地说:“大桥的合龙竣工,将极大地缓解我们棉花深加工企业 ‘吃不饱’的现象,我们做大做强企业的劲头更足了!”
□本报特约记者王召华 本报通迅员 何利 祝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