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粮食生产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切实把粮食生产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要正视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稳定耕地面积,提高耕地产量,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放在重中之重,尤其是面对当前大旱的严峻形势,抓好粮食生产更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平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并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粮食生产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飞跃。去年该县70万亩小麦单产实现504.5公斤,60万亩玉米单产518公斤,被认定为全省10个吨粮县之一。平原县发展粮食生产缘何步步为营?他们粮食稳产高产的启示令人深思。
图2:技术人员指导农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图3:农技人员向农户讲解小麦管理技术。
科技助推,粮食生产实现由量到质的跨越 针对去年10月下旬以来降水较少,麦田干旱严重的实际,平原县农业局在春节后立即投入工作,立足 “抗大旱、促春管、夺丰收”的目标,先后派出10余支技术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查墒情、苗情,指导农民落实技术措施,全力打好抗旱保春管攻坚战,千方百计减轻旱灾损失。
粮食高产,科技是关键。近年来,平原县每年都实施 “5万农民培训工程”,并在70%的村庄建立了科普宣传栏。涉农部门通过举办培训班,对农民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等形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科技生产能力。同时,着力构建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龙头,乡镇科协、农技站为主体,村级能人大户为主力军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体系,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今年,该县按照 “突出优势、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节本增效”的思路,以保障粮食安全、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引进总投资3552万元的现代农业生产粮食产业项目。项目实施总面积30万亩,涉及7个乡镇、475个行政村、53726户。该项目以科技为支撑,通过培肥地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物质装备,推广应用先进的实用农业技术,推进产业化经营等一系列措施,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区通过推广秸秆还田技术,采用精量播种、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平衡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节约生产成本,为全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示范。目前,项目区30万亩小麦长势良好,作物单产与前三年平均水平相比,预计小麦将增产8.79%,玉米将增产12.5%。
启示:农业大投入少产出,庄稼增产不增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只有彻底摒弃小农意识和 “下大力多产粮”的传统种植观念,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才能真正走出“传统耕种模式”的误区,靠发展现代农业赚个盆满钵满。
协会帮扶,搭建起千家万户与大市场的桥梁 前些年,在鲁西北有句俗话:农民就是运动员,只锻炼不挣钱。粮食种植产业化水平低,农民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种田科技含量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如何让农民联手闯市场,提高组织化程度,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平原县通过科学分析,深入调查研究,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 “粮食产业服务协会”,给农民以帮助和指导,使其有序进入市场。目前,协会已拥有1.8万户会员,涵盖全县600个村庄,成为连接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协会会员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运行模式,并由协会负责为农户无偿提供技术服务。每乡镇有一名农业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负责本辖区的技术指导,从小麦的播种、浇水、施肥到收割、提纯实行全程负责,做到种植技术培训到户、农资扶持到户、田间管理指导到户、价格结算到户等 “八到户”,确保优质麦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由于农户联手种植,粮食品质优良,不但粮食价格每公斤高出市场价2角钱左右,还使农户没有了后顾之忧。
启示:俗话说,筷子成捆抵大梁,种地更是如此。在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大多是一家一户搞生产,单打独斗无形中成为进入大市场的“绊脚石”。农民要想抵御市场风险,必须提高组织化程度,联起手来抱团致富,在生产经营中互帮互助,以此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才能在增收路上游刃有余。
订单生产,龙头企业成为粮食高产的 “靠山” 平原县华农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日处理小麦300吨专用粉生产企业。近年来,该公司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直接与农户签定小麦购销合同,发展起优质小麦种植基地30万亩,育种小麦13万亩,全县农民仅此一项年增收上亿元。
为稳定粮食生产,平原县积极探索以工哺农的新路子,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思路,大力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并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加以扶持。同时,县里积极推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链接,增强企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目前,全县培植起福源淀粉、恒丰面粉、华农食品、登海种业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28家。其中,总投资7.2亿元的福源淀粉有限公司是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年加工玉米60万吨,几乎是全县玉米总产量的2倍。
在粮食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该县还成立了粮食经营者协会,包括面粉加工、玉米加工、大米加工企业及个体粮商共计70多家。协会以服务为宗旨,为农民会员提供市场价格指导、信息等各方面的服务,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粮食市场,为全县粮食生产提供强大支持,实现民企双赢。
启示: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最担心的就是产品价格和销路问题,有了龙头企业这个靠山,既为农民提供了技术帮扶和生产服务,又通过订单生产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了民企双赢的目的。 □文/图 本报通讯员 相子瑞 郝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