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古诗词中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也叫上元节、灯节。古时又作元夕、元夜。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这个象征着吉祥、如意、团圆的节日里挥毫泼墨、吟诗作句,为后人留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
  据史学家考证,元宵节大约始于西汉初年,兴于隋、唐。此时,民间便已经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等等节日民俗,如隋炀帝杨广在《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一诗中写道:“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这样描述元宵节时的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此外,郭利贞的《上元》:“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烂漫惟愁晓,周游不问家。”张说的《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重焰,鸡踏莲花万岁春。”顾况的《上元夜忆长安》:“处处逢珠翠,家家听管弦。云车龙阙下,火树凤楼前。”白居易的《正月十五日夜月》:“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锦里开芳宴,兰釭艳早年。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这些唐朝诗人留下的诗句,让我们见识了大唐王朝元宵佳节时灯若星汉、通联九陌、火树银花、灿如白昼的灯市繁华场景,以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的出游盛况。
  相比才高八斗的大唐诗人,宋朝那些学富五车的文人雅士也不逊色,譬如苏东坡的“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朱淑贞的“火树银花触月红,揭天鼓声闹春风”;范成大的“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等名句,均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了当时的元宵节盛况。
  不过,世间万物皆“此事古难全”,元宵节赏灯虽然活跃了节日气氛,但对社会而言,却又是一笔不菲的花销。针对此情,宋代名臣王迈曾以一首震耳发聩的《元宵观灯》抨击道:“元宵灯火费科条,斗巧争妍照彩鳌。官府只知行乐事,谁知点点是民膏!”无独有偶,宋嘉定年间,文士陈烈同样以一首“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风流太守知不知,犹恨笙歌无妙曲。”直批当时“灯祸”,令后世景仰。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不仅可以品读出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更能通过其中只言片语的记载,了解民俗的变迁。以正月十五吃汤圆的食俗为例,宋代诗人周必大的《元宵煮浮圆子》:“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烂乌云里,珠浮浊水中……”我们便可知道,汤元的雏形最初出现于宋代,民间百姓称其为“浮圆子”。
  古时,元宵节又是一个浪漫、多情的节日。因为在当时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约束下,这个“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的夜晚,无疑为平时足不出户的少女提供了交友便利。对此,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而著名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以细腻的笔触、传神的描写,不仅使人们见识了宋时的元宵盛况,更描写出了一对青年男女一见钟情、欲说还休的动人际遇,令千古传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卢健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古诗词中的元宵节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 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