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闲话元宵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代又称夜为“宵”,所以,这一晚就叫做“元宵”。
  元宵张灯,起源于古代的“庭燎”之礼。据《周礼》等书记载,在古代,国家有大事,就提供门内的大烛和门外的庭燎,为众照明。到了东汉时期,就开始有了元日朝会既设 “燎”又张灯的情形。南北朝时期,正月十五正式有了张灯之举,并且在这一时期,已有诗人开始写诗,记载彼时的情形。如梁的吴均在《咏灯》诗中写道:“能方三五夜,桂树月中生。”这一时期,元宵之夜人们开始举行一些游戏活动,例如“角牴之戏”,头戴假面具的 “傩戏”等。直到唐朝,才把元宵作为正式的“燃灯”节日,天宝三年(744年)规定:“每载依旧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开坊市燃灯,永为常式。”(《唐会要·卷四九》)。并且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增加了猜灯谜、放烟花等娱乐项目,丰富了元宵节的内容。如,明正德《琼台志》记载了海南的烟火:“官衙烧火树银花,巧藏故事、生禽,炮仗声震不绝。乡落男妇二三十里者入城聚观,名曰‘放烟火’。”可谓盛况空前。
  国内有些地方有元宵节“走百病”的习俗。这一风俗始于元代,周用有《走百病》诗:“都城灯市由来胜,大家小家共节令,诸姨新妇及小姑,相约梳妆走百病。”足见风俗之盛。是日,人们结伴登高走桥,赶庙散香,其目的就是祛除百病。
  饮食方面,古代元宵节的饮食,品种繁多,代有不同。最早食用的是一种“膏粥”,是在白米粥上或者豆粥上加油脂而成,本是用来祭祀蚕神的。唐宋时期,兴起吃“面茧”,“面茧”就是肉馅或素馅的馒头。馅中放入写着官品的纸笺或木片,以占将来官位高低;或选取古今名人警句中预示前途的吉祥句子,以图吉利。这个时候,有些地方还流行一些别具地方特色的食品,比如镦子、团子等。镦子是用软面包枣馅油炸而成,吃起来“其味脆美”,即如今日的炸元宵。也有一说,认为“镦子”只是一种蒸饼。“团子”即糯米丸,极近似今日的汤圆。“镦子”大多流行于北方,至今山东、河南一带还存在着;“团子”则大多流行于南方,因地制宜而已。明清至今,元宵的食品主要就是汤圆,也叫“元宵丸”,汤圆的形状仿月为圆形,寓意“家人团圆”。如今,汤圆种类繁多,味道丰赡,不仅自家用,还可以馈赠亲友,成为一种至为广泛的食品。
  □路来森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闲话元宵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 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