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新年新事多
——平原农村见闻

  春节年年过,岁岁各不同。笔者回平原农村老家过年,从那些耳闻目睹的新鲜事中,农村新变化和农民新风貌可见一斑。

  从怕回老家到盼下乡过年

  张华镇相庄村相付东一家在县城工作,每逢春节,一家人最打怵的就是回乡下过年。冷屋子凉炕不说,动辄浑身烟灰尘土,新衣服穿不了几天就脏。而今年春节,相付东一家再也不怕回家过年了——去年村里硬化了大街小巷,栽植了冬青鲜花,家里安装了暖气、太阳能,建起了沼气池,跟城里的环境没啥差别。
  在新农村建设中,平原县创造性地实施了 “抓百村带千村”、 “抓千家带万户”工程,农村经济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县财政反哺三农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农村修建起高标准的文化大院,硬化了村内大街,美化了村庄环境,柴草粪堆不见了踪影。沼气池让黑烟囱 “下了岗”,空调暖气代替了蜂窝煤炉。农民生活富裕了,也追求起精神享受来,建房请专家设计,厨房、洗澡间、卫生间设计合理,屋子不黑了,厕所不臭了,农民的生活环境跟城里比起来毫不逊色。逢年过节,在外游子由怕回家过年变成了盼下乡过年。

从量体裁衣到名牌服饰

  到亲朋好友家拜年,笔者发现不少人都是一身的名牌装束,哪件都不下100元。这几年,在上级好政策的支持帮扶下,他们有在家搞养殖的、搞民营的,也有在外打工的、做生意的,哪家年收入也2万多元。 “以往过年都是提前赶个年集买块好布料找裁缝做。现在手头有钱了,咱农民也讲究起来,过年弄身名牌穿穿,上档次!”小舅姚如山风趣地说。
  近年来,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平原县有2万多农民凭一技之长在天津、青岛等大城市就业,每年挣回劳务收入70余万元。留守在家的村民借着党的好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的东风,也纷纷搞特色种植、养殖,上致富项目,每年赚得盆满钵溢。有了钱的村民思想观念变了,穿戴也讲究起来,新衣变成了名牌。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穿着体面不但说明咱农民生活档次高了,还代表着新农民的形象。

  从自备酒席到饭店待客

  正月初三,笔者到王庙镇东曹村大姑家拜年。时近中午,客人坐满了屋子,还不见大姑张罗着安排酒菜。正纳闷中,一辆面包车停在门前,一位小伙子提了满满的两食盒菜肴走进来。姑夫笑着说,他在村里的快餐店里订了饭菜,经济实惠,家里还省事。
  过年待客不动 “烟火”还是头一次听说。姑夫告诉我们,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好政策,农民日子越来越好,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有头脑的人在村里开起了快餐店,专门为村民喜事置办酒席,哪家孩子结婚、老人做寿,都到饭店预定酒席,饭菜色香味俱全不说,还省了在家刷洗的麻烦。尤其是到过年的时候,客人多,贵宾多,在饭店要桌酒菜不但省时省事,还提高了待客礼遇。
  □相子瑞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新年新事多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今日农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