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花开节节高
——记农村小伙杨兆江做大鲜花事业的事

  春节前夕,德城区二屯镇花卉苗木基地前来选花的顾客络绎不绝。“咱的美丽事业越干越有干头!”管经营鲜花叫美丽事业的客商叫杨兆江。他是花卉苗木基地规模较大的经营户之一。笔者在鲜花种植温室里听他聊起了自己的创业经。

  不种庄稼爱种花

  杨兆江出生在临邑县农村,整天守着土坷垃的他不爱种庄稼,却对鲜花情有独钟。为了鲜花,他放弃了在县城的工作机会,自费到济南、北京等地学习插花艺术,为了提高水平,他跑到广州大花店当小工“偷师学艺”。1998年,他自筹资金2万多元在临邑县临盘镇开了一家花店,当时这可是新鲜事,别说临盘,就是临邑县城都没有第二家。杨兆江说:“花店开了,位置理想、装修精致,可顾客却寥寥无几,老百姓不认呀,人们觉得看个病人走个亲戚啥的,拿篮子鸡蛋也比鲜花来的实惠。”
  杨兆江意识到,提高人们对鲜花的认识应是自己经营的第一步。他利用所学的插花技术办起了免费培训班,左邻右舍、油区宾馆员工都成了他的学员。杨兆江还利用节假日到广场开展插花表演、鲜花赠送等活动。教师节,他为油区100多位教师每人免费送上了一支鲜花,表达了自己对辛勤园丁的祝福。功夫不负有心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鲜花表情达意。

不当老板当花奴

  2004年,杨兆江的总资产已逾百万,成了远近闻名的花老板。看着花店里五颜六色、娇艳欲滴的花朵,杨兆江却时常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因为他的鲜花全部依赖云南昆明和临沂进货,只要那两个地方一打“喷嚏”,自己的花店肯定“感冒”,自己对鲜花没有“话语权”。于是,他决定:自己种、自己卖,不当老板当花奴。
  当年,杨兆江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在临邑建成了2个玫瑰花种植基地,总面积达25亩。杨兆江说:“当时这可是全市最大的鲜花种植基地。”由于技术以及经验上的欠缺,第一批玫瑰花的花朵及色泽都不怎么好,这也让杨兆江吃了不少苦头。他向市区和济南的一些花店推销,都遭到冷遇。教训让他明白了知识的重要。之后,只要哪里有花卉园艺方面的讲座,他都跑去听,自己也订了不少专业报刊,认真钻研种花技能。第二年,他的基地便小有盈利。种了一年玫瑰花之后,杨兆江开始尝试种植百合花、非洲菊等,结果这次转型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批百合、非洲菊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而且价格不菲,八九家花店跟他签订了常年供货合同。现在,他的百合花、非洲菊在济南、北京等地市场都很走俏。

  不愿守业爱“折腾”

  2008年,德城区把花卉生产作为农业三大支柱之一,欲“打造全国重要的花卉基地”,这一信息触动了杨兆江敏感的商业神经。他说:“我是一个创业永不满足的人,安于现状不是我的性格,一个县城不是我的全部天地,我还得再折腾,把自己的事业从县城折腾到德州市区去。”
  由市、区林业局的牵线搭桥,杨兆江来到了德城区花卉苗木基地考察,种植面积大、温室棚体基础好、市场便利的花卉苗木基地一眼就被杨兆江相中了。去年5月下旬,杨兆江正式与德城区签约,在花卉苗木基地和鲁北古运河生态园投资建设10个温室大棚,面积达7000平方米。8月2日,杨兆江亲手在棚内栽下了第一棵花苗。11月初,非洲菊在他的精心护理下傲然绽放。
  杨兆江对他的美丽事业很有信心:我将继续投资,再增扩4个温室,把北京、天津、沧州、济南、青岛、潍坊全部纳入自己的销售范围,争做北方鲜花市场的领头羊。
  □李金奎 解观生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花开节节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今日农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