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南诏过年美食“社咱补”
  隆冬腊月,到大理州唐南诏国发祥地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家山寨旅游,热情好客的主人会用核桃油煎一盘香喷喷的“社咱补”,招待贵宾。夹一片圆圆的炸得金黄的 “社咱补”,咬在嘴里脆脆的嗞嗞响,细嚼慢咽,麻、辣、香、甜回味长久,说不出来的味美。
  “社咱补”为彝语,意为“黄金米饼”,大理汉族同胞称之为猪血糯米灌肠,是巍山彝家山寨在每年过年前都要制作的美食。进入冬季,巍山彝家山寨家家户户在杀过年猪时,都要把自家水田里种出来的糯米洗净,加入猪瘦肉、荞荽、核桃仁、花生等,拌进现接的热气腾腾的鲜猪血里,加上盐、包谷酒、茴香面、草果面、花椒面、辣椒面、葱花、芫荽、姜末等作料拌匀,灌进清洗干净的猪小肠里,两端拴紧,用小针在肠上扎数个气孔,再蒸半熟,然后挂在彝家火炕床篾架上,用烟熏干,就制作成了“社咱补”。食用时,从篾架上取下,清洗干净,开片煎食,色美味佳,风味独特,深受彝族和其他民族同胞喜爱。
  据祖辈讲,“社咱补”创始人是彝族先民、唐南诏国开国元君细奴逻。他同彝族同胞一起以打猎为生。有一天,他们到深山打猎时,煮饭用的锅在围猎过程中落入深谷,无法煮饭吃,细奴逻急中生智把米洗净拌进野猪胸腔里的热血,加上盐、辣子、花椒等作料一起灌进野猪小肠里烤吃,味道鲜美独特,便将其制作方法带回家。细奴逻建立南诏国后,“社咱补”成为一道宫廷传统名食,并在大理彝族民间广泛流传了1300多年。至今,巍山彝族同胞在过年前杀过年猪时都要制作“社咱补”,在大年夜煎一盘“社咱补”敬献祖宗,以此表达对祖先的怀念、祈求国泰民安。 廉清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南诏过年美食“社咱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旅游】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