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人们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莫过于“吃”。然而,近段时间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都与食品添加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聚氰胺”牵扯出牛奶、鸡蛋、奶糖等多种食品安全问题。近日,国家公布了首批食品添加剂“黑名单”,三聚氰胺、苏丹红、罂粟壳等让老百姓提心吊胆又深恶痛绝的东西都榜上有名。食品添加剂到底该不该添?又该添多少?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模糊定量 被动食用
近日,记者在市区一家食品添加剂商店里看到,柜台上摆满了形形色色的食品添加剂,增味剂、膨松剂、面粉处理剂等应有尽有。记者随手拿起一些食品添加剂,发现部分包装上面虽写着原料组成,但都不全,只列举两三种,后面就是“等”,大部分没有写用法与用量。“用量哪有那么严格呀?”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用户都是根据自身需要酌情添加的。
记者还在一种果汁原料的包装上发现,原料表里有胭脂红、香味剂等,而胭脂红正是近期国家公布的首批10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之一,对其用法和用量也没有任何说明。
在超市里,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顾客,发现他们在察看食品添加剂包装时,通常只看保质期,不看配料单。市民吴女士疑惑地问:“为什么要看呀?就算看也看不懂呀。”同时,也有部分市民表示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用途,知道食品添加剂不利于身体健康,但是现在市场上的食品都含有这些东西,也只能食用。
适量添加 安全营养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必不可少,正是因为有了它,才有了越来越多色香味俱全的食品。”市人民医院营养膳食科的营养专家郭医生介绍说,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事实上,食品添加剂本身没错,人们之所以谈“添”色变,是因为人为滥用造成的。
在日常饮食和生活中,作为食品加工与储藏中的常用原料,一个人每天要摄入几十种食品添加剂。正规生产厂家一般都会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掌握添加剂的用法和用量,而且很明确地标明各种添加剂的名称、含量等,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购买和食用这些食品。另外,有些添加剂有保健、营养功能,比如维生素C、矿物质元素、氨基酸等以及其他种类的食品添加剂,具有保健、抗氧化作用,对人体是有益的。食品添加剂不等于有害物质,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不必过于敏感。
规范使用 品味健康
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将食品添加剂推向前台,添加剂的非正常使用,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给食品添加剂落下“坏名声”,食品添加剂的规范使用迫在眉睫。
对此,市食品药品监督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民以食为天,食品行业就是道德行业。食品生产厂家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适量添加使用,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等相关标准。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也会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监管,净化食品市场,为市民创造一个放心安全的食品消费环境。
同时,这位负责人还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科学消费、理性消费的观念,增加相关消费知识,尽量购买新鲜天然的食品原料,花费一些时间,亲自动手制作健康的家庭食品,让自己养成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本报记者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