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甘为群众跑腿
——记糜镇金家村党支部书记金佃合
  20余年,村里没出现一例违法生育,没发生一起上访事件,不少村民20多年没进过镇政府的门……
  说起来,你也许不相信。但这确是陵县糜镇人眼里的金家村“怪现象”。
  “说怪也不怪,俺村金佃合把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做,要他办的事从来不过夜。”村民金志高说,“有这样的村支书,俺们过日子舒心,谁还会惹什么事儿?”
  金佃合是金家村党支部书记。找到金佃合时,他刚骑车从镇政府回来。“这不,金殿吉的儿子聋哑,俺到镇民政去给他办残疾证去了。”金佃合说,“平时,村里谁家要是办宅基证、准生证,落户口,盖个章啊什么的,都找俺,俺和镇政府各部门熟,到那儿一会儿就办完了。”
  金家村是一个只有379口人,750亩地的小村。金佃合今年已60岁,1974年就在村里担任小队长,1978年担任村主任,1987年以来一直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20余年来,该村各项工作一直是镇上的先进。
  “上世纪90年代以前俺干村里工作凭的是‘正’和‘硬’,只要干部行得正,问心无愧,有什么可怕的,谁要不听,就来‘硬’的。”金佃合打开了话匣子,“可如今不行了,政策性强了,透明度高了,群众知法、懂法的多了,再用以前那套老办法是行不通了。现在俺干工作除了 ‘正’、‘硬’,另加了一条——‘服务’。”
  多年来,该村统一安排宅基地、取土地和丧葬地。凡年满18周岁的男孩需要增加新宅基的,村里统一规划。垫宅基或盖新房用土,村委会在村南划出了一片10多亩的取土地。该土地上面是半米厚的细沙,下面是红土。村民无偿在此取土,既防止了乱取土现象,又改良了这片地的土壤。该村有村规民约,哪家增加人口,村里立即给其添加人口地,减少人口立即将人口地抽回来,若人口地不够,就在村里预留的5%的机动地里安排。
  金家村有13名党员,“两委”成员5人。凡村中大事,金佃合都先和村 “两委”、党员们商量,再召开村民大会通过。20余年来,他带领村“两委”给村里做了多少实事。金家村耕地地势较洼,离新马颊河较远。1991年,他征得村民同意,由村委会出资,将村前村后两条长2000余米的灌溉沟全部加深、加宽,使田地旱能浇、涝能排,500亩盐碱地全部成了高产地。1998年,他在争取镇政府1万元补助资金的同时,又协商村委会出资1万元,将村南的两座桥修好,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问题。村内大街是土路,村民出入难行。2003年及今年春天,他借助上级优惠政策,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将村周围已成才的树木卖掉,没让群众掏一分钱,分两期将村内总长1200米的两条东西街和两条南北街全部铺成了柏油路。在所有工程施工过程中,金佃合一直盯在工地。有时晚上,他抱着被子到工地去看料。完工后,他将工程用款明细单张榜公示,给村民一个明白。
  金佃合的妻子说:“俺家佃合自干村支书以来,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每次睡觉前都拿着手电到村周围转一圈。”近年来,该村的壮年劳力大都到外地去打工了,村里留下妇女、老幼,保卫工作非常重要,金佃合又自愿当起了村保卫员。
  “人心都是肉长的,咱真心为民,为他们服务,谁不拥护。”金佃合坚定地说。
  □任相国 穆秀智 王砚才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甘为群众跑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今日农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