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糜镇有个“上海京剧院”
作者:光艳本报

  戏台样式完全仿照上海京剧院设计,近百名票友在一起演出京剧、豫剧、评剧等多个剧种,吸引了周围村庄及邻县20多个村庄的“票友”“戏迷”前来参加——


  陵县糜镇李家寺村大戏院建于2005年4月,总投资40余万元,占地1500平方米。戏台位于戏院北端,东西长18米,南北宽12米,高8.5米。帷幕、音响、灯光齐全。样式仿照上海京剧院设计,被人们称为糜镇的 “上海京剧院”。


忙时劳作 闲时娱乐 “泥腿子”争上戏台


  李家寺村是一个拥有1100多口人的回族村庄,村民历代喜爱唱戏。 “一霎时白茫茫满江雾厚,顷刻间辨不出在岸在舟,似这等巧机关谁能识透,学轩辕造指南车大破蚩尤……”12月20日下午3点,李家寺村大戏院舞台上,京剧唱腔抑扬顿挫,余音绕梁,台下响起阵阵掌声。
  “自从建了这个大戏院,一年四季演出不断,村民们闲着没事就来听一听、唱一唱,幸福指数也和城里人差不多了。”团长李瑞泉高兴地说。李家寺村剧团和该镇的其他剧团经常在大戏院联合演出,仅演员就有100多人,戏迷们每周三、五晚上排练节目,周六、周日演出,周围村庄群众免费观看。最近,大戏院又吸引邻县20多个村庄的票友前来参加演出,火爆时期,台上台下多达上千人。
  糜镇现有两个民间剧团,庄户一团的活动中心在李家寺。庄户二团以张习桥街为 “根据地”,农村妇女高广美任团长,剧团成立5年来,每 “逢四排九”张习桥街大集聚会演出。两个剧团还经常同台演出,切磋技艺,并各自以自己的 “掌门人”打出了响亮招牌,人称“南有李瑞泉,北有高广美”。


建起场所 搞起活动 文化站做龙头


  “文化建设需要公共文化设施作为支撑。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着力打造文化龙头——镇文化站。”镇党委书记张登福告诉记者。
  今年5月,该镇投资50余万元修建了文化站。整个文化站占地800平方米,设有图书阅览室、文化资源共享室、文体培训室及多功能厅等 “三室一厅”,并且有专门为文艺演出设计的活动戏台。图书阅览室现存图书20000余册,安排专人进行微机化管理,能容纳100余人同时阅览。文化资源共享室新进高配制电脑10台,安装了远程教育信息接收系统,可随时为群众提供各种信息查询服务。文体培训室内有电子琴、架子鼓等各种乐器和跳绳、哑铃等体育器材,并有一名专职教师,定期进行文体知识培训。多功能厅配有多种器材,集体育健身、书画展览、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于一体。
  以文化站为载体,该镇将文化资源向各村辐射。他们成立了两个流动剧团,一个流动图书室,一个流动电影放映队,定期送文化下村。目前,流动剧团已演出30余场。流动图书室已无偿为群众送图书2000余册。该镇还筹资3万元购置了一套新型投影机,深入村庄免费放映教育片和科技片,至今已放映40余场。
  □本报记者 光艳 本报通讯员 礼先 秀智 砚才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糜镇有个“上海京剧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7 版:文体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