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躬耕不辍助农富
——访市农科院副院长贺洪军

贺洪军院长(右)现场示范黄瓜嫁接技术。


  

核心提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生活改善,都依赖于农业科技。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贺洪军始终秉承严谨求实、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先后主持参加国家、省、市科研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市厅级奖励12项,出版科技著作10部,成果累计开发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新增经济效益3亿多元,为我市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记者:您认为改革开放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贺洪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迎来了科学的春天。30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用热情、智慧和汗水,忠实践行着这个著名的论断。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科研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进步,就不会有我们科技工作者的今天。我是农民的儿子,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对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和父老乡亲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地奉献给他们,是我一生无悔的追求。我非常庆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良好环境,我们不可能取得这样的业绩和成就。
  记者:您在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开发工作。请问,这么多年来,在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上,您做了哪些工作?
  贺洪军:我1984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分配到市农科所后,跟随我省西瓜专家郑世杰从事德州西瓜的品种改良、早熟栽培等研究工作。为了恢复和提高德州西瓜的声誉,我们长期吃住在村里,工作在田间,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研究出一整套西瓜早熟、优质、高产的配套栽培技术,为当地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同时,也使德州西瓜的质量大为提高。1988年以来,我先后主持参加了20余项科研课题,共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市厅级科技成果奖12项。其中,主持完成“德州西瓜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及德州西瓜地方品种资源搜集整理”课题,研究开发了以火炕育苗、双膜覆盖、配方施肥、多次结果为主体的配套技术,使德州西瓜成熟期提早到5月下旬,亩产达5000公斤以上,并创下亩产11170公斤的全国西瓜高产纪录。该技术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推广,累计开发推广面积600多万亩,新增纯收益2亿多元。作为第二完成人,我参加了国家科委“西瓜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开发”项目,累计开发推广面积14.6万亩,平均亩产4000公斤,新增纯收益9015.3万元,达到国内同类项目领先水平,其中,“西瓜光合特性的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近几年,我主持研究的“乐陵无核金丝小枣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保护地袖珍西瓜新品种选育”“茄果类嫁接砧木及技术的引进应用”等项目也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转化应用后,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搞好研究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做好推广和开发等工作,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把先进适用技术传授给群众,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每年坚持下乡进村开展技术指导,足迹遍及全市的60余个乡镇,累计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600多期,培训农村技术人员5万多人次,培养出像“西瓜大王”李德义、“蔬菜明星村”临邑县林子镇小郑家等农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村。
  记者:人才在农业科研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市农科院的副院长,您在引智工作上是如何做的?
  贺洪军:人才是技术的载体,是事业兴旺发展的第一资源。除注意培养和使用好我们自己的人才外,近几年,我院始终把引智工作做为全院科研工作的重点来抓。每年都组织科技人员召开专题研究会议,要求每个科技人员根据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需求,广泛了解国外农业研究动态,密切联系本院研究特色和优势,认真筛选先进、实用、新颖的题目,力求立题正确,真正引入当地农民需要的专家和技术,并责成本院科研管理处建成引智项目储备库,保持了引智工作的连续性。
  我院始终坚持把农业引智项目的主要任务放在基层,放在农村,努力做到 “三优先”,即优先申报实施农民急需的项目、优先安排专家去农村、优先培训农民。确认项目和专家后,根据全市各乡镇的农业生产条件及优势和特色,根据项目选乡镇,根据乡镇选技术,有针对性地安排专家讲课或现场指导,传授当地农民迫切需要掌握的知识,专家讲得对路,群众听得入耳,所到之处受到地方政府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截至目前,我们已先后引进国外智力项目21项,共引进来自荷兰、德国等国家的农业专家20多人次,引入蔬菜、花卉、粮经作物新品种和种质200多份,新技术20多项,引智项目累计推广应用面积200多万亩,新增纯收益1亿多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人物简介

  贺洪军,男,现任市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园艺学会会员,省园艺学会常务理事,西甜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市农学会副理事长。先后被中国园艺学会西甜瓜协会评为“西瓜栽培研究先进个人”,被省农业厅评为 “农科教先进工作者”,被省人事厅、团省委授予“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并给予记二等功。获“山东省科技厅星火计划先进个人”,德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市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市十大科技带头人、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市十佳科技创新人物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杨光艳 本报通讯员高凤菊 刘伟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躬耕不辍助农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新闻视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