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科学发展辩证法
作者:尹滨朱代军本报

平原县三国文化广场。记者邹斌摄


  

  今年以来,平原县经济平稳发展,政治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这一切,都得益于他们在工作中探索实践的——
  平原县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在表象之下隐含着更大的深意。这是记者12月9日与平原县委书记董绍辉座谈时最突出的感受。
  比方初中进城工程,作为推进教育发展的一项具体举措,最显而易见的成效就是提高教育水平、实现教育公平,但在此基础上,董绍辉更频繁提到的是“培育新型农民从娃娃抓起”的理念。这反映出平原县工作中的全局观和长远意识。“干事创业讲科学、求真务实谋发展。”在平原,这绝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反映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反映在充满辩证色彩的发展理念中。

  工业发展辩证法:将困难变成机遇,将危机变成契机,推动工业大调整、大合作、大重组,提升产业层次,壮大工业经济实力

  从6月16日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收购德齐龙化工、组建中化平原化工有限公司到现在,虽只有半年的时间,而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用于企业整改和恢复生产的资金已经超过15亿元,近期企业有望全面恢复生产。
  而众所周知,一年前,德齐龙化工因为安全生产方面的原因被迫停产。对此,董绍辉并不讳言:“如果不是德齐龙停产,从企业到县里,能不能下定决心让中化进行重组还很难说。”而重组后的中化平原化工有限公司,不但解决了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更解决了企业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上的不足。
  造纸行业作为平原县的一个支柱产业,曾经因为环保问题一度面临困境。该县亮明了态度,提出 “三个坚决反对”:坚决反对违背科学发展规律、蛮干盲从的发展,坚决反对只重数量、不讲质量的发展,坚决反对只重经济效益、不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展。一年下来,该县境内的工业污染源全部实现了达标排放。
  将困难变成机遇,将危机变成契机,平原县工业经济在调整结构、提升层次上迈出了大步伐。1至9月,全县限额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42.3亿元、利税17.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1%和37.1%。

  城市建设辩证法: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就是抓新农村建设,就是抓民生改善,就是抓对外开放

  谈到城市建设,董绍辉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世界螺丝大王——晋亿集团老总蔡永龙到平原考察投资环境,他不看开发区、不问优惠政策,而是只身到县城走了走、看了看,就决定把投资2亿美元的项目放到了平原。 “如果县城破破烂烂,到处脏乱差,这个项目是绝对不会放到平原的。”
  县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基于这种认识,该县几年来一直坚持狠抓城市建设不动摇:按照“建一处工程、成一处精品”的理念和 “建成鲁西北地区县级城市的典范”的目标,先后投资8亿元,实施了琵琶湾公园、三国文化广场、和谐广场、平安大街改造等30多项工程;高标准实施城市亮化、美化、绿化工程,县城绿地覆盖率达到33%。
  与大力度的城市建设相对应的是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县城人口由不到8万人增加到12万人;全县商业营业面积达到80多万平方米,沿街商铺租金由三四百元增长到六七百元甚至八百元,商铺年交易总额过亿元的大街达到了6条;2000多户原来居住在低矮平房中的城中村居民搬进了楼房,城市脏乱差现象一去不返。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该县在旧城改造中,正确处理群众、集体、政府三者的利益关系,让利于民,改善了群众生活:7个城中村、26个单位、2175户居民,共拆迁面积31万平方米,全部实现了无震荡拆迁。毛庄村党支部书记邹明华告诉我们,按照拆迁补偿标准,全村192户居民共分到了312套楼房,多的一家3套。分到手的楼房增值很快,这次拆迁拆富了村民,拆出了笑声。
  新农村建设辩证法:通过实施 “抓百村带千村、抓千家带万户”工程,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实现村庄集约发展,实现产业整合、村庄融合和人口聚合,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前曹镇后曹村是平原县的一个木片加工专业村,全村12家加工户,辐射带动了当地200多辆农用车搞运输,吸纳了周边6个村庄的1800多名农民从事木屑加工、木材收购、装卸服务、餐饮住宿等关联产业。
  后曹村是该县重点扶持的100个产业中心村之一。该县以培强产业中心村的特色产业为抓手,强化中心村建设,带动关联村与中心村搞好产业对接,实现产业整合。在此基础上,该县探索建立产业党总支,并逐步整合其他村级组织,促进村庄融合、人口聚合,形成一体化管理。坊子乡畜牧养殖专业村大蔡村,以畜牧养殖合作社为抓手,吸收周围8个关联村的党支部,成立了大蔡产业党总支,带动8个关联村发展养殖小区6个,发展养殖户200个,初步实现了产业发展、农户增收。恩城镇以西台村为中心,连同周围两个村建设新村,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使80%的农户住进新村。
  同时,该县确定了木炭加工、木材加工等十大特色民营产业中心和六大特色民营产业基地,通过培植1000家规模大、前景好的民营企业,带动1万户群众从事特色民营企业。今年以来,全县新增民营企业262家,新增注册资金1.72亿元,民营经济上缴税金2.7亿元,同比增长19.2%;新增从业人员3000人,民营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本报记者尹滨 朱代军 本报通讯员周艳春 高艳春 金吉鑫 相子瑞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科学发展辩证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