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时间银行”,能走多久?
  日前,在广西南宁市某社区,兴起了一种被称为 “时间银行”的新型公益服务形式。对于任何自愿加入 “时间银行”的居民,居委会作为 “时间银行”的管理者,将根据其职业、特长等情况,安排他去帮助别人,然后将其付出的时间记入 “银行”账户。当这位 “储户”需要别人帮助时,“时间银行”将安排其他的“储户”来返还时间。据报道,在这种新形式的激励机制下,该社区内开始形成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帮互助氛围,社区外的志愿者也踊跃地参与进来。
  的确,“雷锋同志三月来四月走”,很多志愿服务活动像作秀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由于缺乏开展志愿活动的有效平台,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社会上的志愿活动往往是刮了一阵风。“时间银行”的目的是,通过其灵活的时间性和回报机制,使得志愿活动逐渐常态化。
  然而,所谓的 “时间银行”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目前看来仍不能盖棺论定。“时间银行”确实与作秀式的志愿服务不同,但是这种公益服务形式,仍然是建立在功利性的基础之上。我无偿帮助别人,是因为别人还会在我需要的时候帮助我。正是这样的简单逻辑,才让它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打下了一个问号。
  笔者认为,要想让 “时间银行”走得更久、更远,相关组织者必须要对它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定位。首先,“时间银行”只有唤起人们心底的真善美,以及现代人相互帮助、协作的现代生存共识,使帮助别人不再需要理由和回报,才能使志愿活动真正常态化,社会才能真正的和谐。否则,徒有形式而已。其次,“时间银行”通过这种 “有偿”的服务形式,所要唤起和培养的应该是现代人的生存共识。人们生活在社会中,人是社会性的人,只有人们相互关爱、协作,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生活才会更美。这不仅仅是个人道德问题,更是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和生存共识。
  □胥爱珍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时间银行”,能走多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民生民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