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就业遇冷,大学生应调整心态
作者:韩超


  2008年即将结束,又到了每年的 “求职季”,大学毕业生又开始奔波于各式各样的招聘会。然而历经寒窗十载的大学生,今年的就业前景却不容乐观。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今年招聘单位数和岗位数都出现“缩水”现象,有些单位仅招一两个人。另外,与往年相比,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也给应届毕业生就业不断加压。

  就业形势趋紧

  “今年工作不好找,有的同学发了好几十份简历了,可至今没有一家单位有回音。”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赵剑峰说。本想发挥专业优势找一份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工作,可面对今年的就业状况,他准备考研,避开求职大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毕业生都表示担忧:“今年毕业生人数又比上届多,压力很大,马上就毕业了,工作却没有任何着落。”
  据市人事部门统计,2009年,我市将有6300余名本科生、11000多名高职和专科生毕业。毕业生人数上升与总体就业岗位减少的矛盾明显加剧,今年底到明年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

  多方原因造成就业难

  市人事局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安主任认为,长期以来,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大学生的实践功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持续的扩招也导致毕业生数量猛增,高等教育“平民化”,大学生已不再是社会的精英阶层。此外,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和适应实际工作等一些必要的能力。
  走访中,记者还发现,不少“80后”的大学生自身定位不清,缺乏自我认知,个人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又好高骛远不愿选择基础性岗位。还有一部分人的工作意愿很弱,缺乏主动性,浑浑噩噩过日子,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根本没有工作的意愿,这也是近年来“食老族”、“宅男宅女”等群体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多方携手共同应对

  安主任建议,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这是大学生迈向成功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要结合所学的专业、职业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切忌好高骛远,即便是可以“高成”也不妨先“低就”,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要保持着一个虚心好学的姿态,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适应社会,初入社会挣的工资虽然少,可宝贵的工作经历却千金难换,为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记者从市人事局了解到,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形势比往年严峻的情况,市人事部门在德州人事信息网、德州人才网、德州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开设就业服务周专门网页,还将举行“德州人才市场启动仪式暨2009届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活动,搞好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人事部门所属就业服务机构还将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全面开展人事代理、求职登记等方面的服务,落实对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帮扶措施,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本报记者韩超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就业遇冷,大学生应调整心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民生民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