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沙河》剧照
在前不久结束的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的《红沙河》与其他4部剧作获得现代戏一等奖。记者在采访这部反映当代军事题材现代京剧主创人员后,却产生了这样的念头,京剧艺术究竟应变身“化石”还是走向“现代”。
尝试现代手法表现当代题材
在此次中国京剧艺术节上,无论从内容到形式,许多剧目都进行了创新和探索。上海青年京昆剧团大型交响京剧 《大唐贵妃》融入了歌剧、舞蹈和交响乐等艺术形式;内蒙古自治区京剧团《大漠昭君》将马头琴加入乐队,并加入蒙古长调伴唱;河北省京剧院《响九霄》则在京剧中融入了河北梆子。而在这方面,《红沙河》走得更远。
《红沙河》导演、国家一级导演王群的本行是话剧导演,音乐设计则是这个团的国家一级作曲徐晓明。据介绍,京剧《红沙河》是这次京剧节唯一来自军队文艺团体、反映我国军队现代化对抗演习的军事题材剧目。坦克飞机、电脑导弹全成了京剧道具。
更为不同的是,这台京剧是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京剧队、合唱队、舞蹈队和交响乐队全部参演。10月28日晚,《红沙河》在青岛亮相,记者看到,舞台左侧是仪仗队般笔挺站立的合唱队员,舞台前面是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开场竟是交响乐伴奏的合唱《咱当兵的人》,而在“草原牧民慰问子弟兵”一场戏中,其中的蒙古族舞和战士的现代舞完全是由专业舞蹈演员表演的。
在舞美、灯光上,《红沙河》也调动声光电等几乎所有现代舞台手段,布景中轰鸣的坦克几乎探出舞台。在“武装泅渡红沙河”一场戏中,低垂的夜幕、暴雨雷电、波涛翻涌逼真撼人。当晚演出现场的观众有三分之二是青岛驻军的年轻士兵,题材、人物的贴近和全新的舞台手法,赢得了他们一阵阵叫好声和掌声。
无论怎么创新京剧都姓“京”
《红沙河》青岛演出当晚,在记者身边坐着一位从胶南市农村赶来的盲人戏迷,他每听到得意处,便喃喃叫好,特别是红军旅长陈少华扮演者安平高亢悠扬、酣畅淋漓的演唱,让这位盲人朋友如痴如醉。
在“武装泅渡红沙河”一场戏到激烈时,几声京胡过门后,戎装齐整的合唱队突然多声部迸发出了模拟京剧“胡琴套子”的复调合唱:“隆里根隆、隆里根隆、隆里根隆里隆里根隆”,让舞台上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记者周围的观众初始一片愕然,继而爆发出一阵长时间的掌声。
《红沙河》的音乐设计徐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设计、排演这部现代京剧时,用力最多的是如何让所有的元素都姓‘京’”。
“京剧本质是什么?是音乐,我们能记住的京剧就是它的音乐,好的戏曲音乐成分要占到60%。”一身军装的徐晓明侃侃而谈,“所以,我们觉得《红沙河》成功的关键,是它的音乐。我们请京剧行里资深专家严格按照传统设计唱腔。而无论交响伴奏还是合唱乐队,都是围绕一个‘京’字,为‘京’服务。”
京剧艺术走向何方
一位年轻朋友在南京江宁学府观看了江苏省昆剧院昆曲公益专场《幽闺记·踏伞》一折后,对这种清雅美妙又高度程式化艺术叹为观止。认为传统戏曲就应该原汁原味,传统戏曲保护应学习日本将古典戏曲歌舞伎、能乐等列为“重要文化财产”,像保护恐龙化石一般精心保护。
曾做了10年京剧演员的著名歌唱家、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团长刘斌则认为,发展是最好的保护。应当说,刘斌和他的同事在《红沙河》上的探索是成功的,但我国京剧艺术是变身“化石”还是走向“现代”,却不是一部剧作的成败和一届京剧艺术节所能回答的。
□新华社记者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