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于磊:艺苑新葩香自浓
作者:徐洪义本报

于磊在表演中


  于磊,1983年出生,庆云县常家镇于店村人,14岁进入中国北方戏曲学校开始专业曲艺学习。2002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深造,先后师从田立禾、佟手本、刘俊杰、寇庚儒、杨志刚、魏文华、李立山、李伟建等相声表演艺术家。现为北京市邮政艺术团相声演员,多次在全国性曲艺大赛中获奖,成为相声界的一名新秀。
  于磊每年都要回家乡参加大型文艺演出,他给人的印象是特别精神、精干和朴实。于磊在接受采访时发自肺腑地说:“是家乡水土养育了我,是艺术家培养了我,是强大的祖国支撑着我!我永远感恩祖国、感恩老师、感恩父老乡亲!”

  一次电视大赛改变人生轨迹

  谈起如何走上艺术道路时,于磊说,是一场电视大赛改变了他的人生之路。他从小就特别喜欢表演,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放学后就抱着收音机听、守着电视看,一丝不苟地模仿当时一些明星的语言和动作,学校里的每次文艺演出都少不了他。1997年初秋,14岁的于磊由父亲陪着到沧州市电视台参加声像模拟大赛,他是参赛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却一举获得最佳新人奖和最佳表现优秀奖。
  在赛后举办的答谢晚会上,于磊模仿赵本山即兴表演了一个相声舞台剧,被著名相声大师马三立之子、评委马志明先生慧眼识中。在马志明先生和沧州电视台极力推荐下,一个月后,于磊踏进了坐落在天津市的中国北方戏曲学校的校门,成为该校一名预科生,他天天晚睡早起,努力克服地方口音,一遍遍地练习绕口令、练习普通话、练习曲艺节目。功夫不负有心人,于磊在1999年凭着专业课第一、文化课第二的好成绩考入中国北方戏曲学校,正式学习相声。

  勤奋刻苦终成大器

  成为中国北方戏曲学校的正式学生后,于磊更加刻苦、更加自信了。天津是相声的发祥地,流派众多、大师辈出。平日里,相声艺术家们常聚在茶馆和剧院,进行一些非正式的表演,大家相互切磋提高。每逢周末,勤奋好学的于磊就跑到茶馆和剧院观看大师们的表演,认真揣摩、细心领会、反复模仿,不断吸取各个流派的精华和各位大师的独到技艺,对一些传统相声段子烂熟于心,模仿得十分到位。于磊越是学习越感受到相声艺术的博大精深,也就越觉得自己有差距。2002年,他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深造,除了学习相声、快板、小品等传统曲艺课程外,还将范围扩大到影视、话剧、京剧等其他艺术门类。同时,他向同学们学习各个地方的曲艺,还学会了安徽话、东北话等方言。
  2004年夏天,于磊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进入北京邮政艺术团,成为一名专业相声演员和主持人。
  随着演出的不断增加,他逐渐得到业内前辈和同行的认同和好评。演出之余,于磊多次参加全国性的曲艺大赛,先后荣获“华东六省一市相声小品大赛金奖”“侯宝林杯中华青少年曲艺大赛铜奖”“白沟杯中外相声小品赛一等奖”“空中笑林草根擂台大赛金奖”等奖项。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于磊并不满足,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勤学苦练,虚怀若谷,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提高自己在艺术上的造诣。
  与天津相比,北京的艺术氛围更加浓厚,许多知名的艺术大师全都汇集于此,可谓龙聚灵台、人才荟萃。2005年,于磊幸运地拜在了著名相声演员李伟建门下,成了他的开门弟子。对爱徒喜爱有加的李伟建,经常鼓励于磊多听、多看、多揣摩,汲取各家之长,努力形成属于自己的表演风格。每逢周末,在北京市崇文区文化馆的相声俱乐部都会有例行的演出,只要没有特殊的任务,于磊总会跟他的搭档到这里参加演出。
  2005年,于磊的第二个创举就是与朋友共同创办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天岳灵运公司,向文化艺术产业领域迈出了第一步。他们搞了一档名为《爆逗麻辣烫》的曲艺节目,在全国60多个城市的电视台播出,深受全国广大观众的喜爱。
  □本报特约记者徐洪义 本报通讯员吴斌 何畔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于磊:艺苑新葩香自浓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7 版:文体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