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良师益友
  倏忽间, 《德州日报》已20岁了。想到 “老友”即将迎来20岁生日,我的心里暖暖地生出一种难以言状的感动。与这位 “老友”相交20年来的一桩桩一幕幕,也便霎时冲破记忆的闸门,浮显于脑际……
  20年前,正在村小学教书的我,因了一种近乎痴狂的文字情节,踏上这条被人们谓之 “爬格子”的漫漫路途。为了增加 “营养”,教学、工作之余,我每天都要千方百计搜寻一些书报来读。而刚刚创刊的 《德州日报》很快便以地缘近、人缘亲、文字活、版面新成为我的 “最爱”。
  为了能够及时、不遗漏地品读《德州日报》,我便跑到邮局,自费订阅了一份。那时候的 《德州日报》,尚是一周三期的四开小报。加之投递员送报时间不确定,所以,每天等待投递员把散发着油墨馨香的报纸递到我手中,便成为一种“焦灼中的幸福”。
  读的多了,心、手便痒,就试着把自己的所感所悟,乃至身边的一些新鲜事结成文字,投寄给报社。幸得编辑老师的垂爱,便时常有大大小小的 “豆腐块”见诸报端,并因之与多位老师结下深厚的友谊。那时候,通讯远没有现在方便,编辑老师们对我的稿子提修改意见,主要靠书信。记得大概是1990年春天,我听说当时的双庙赵乡 (现云红街道办事处)闫家村有个叫闫子正的青年农民,因幼时家贫,没能读书。长大后,深感没有文化之苦,毅然要求插班到村小学二年级读书,并因此感动了一位天津姑娘,与之喜结良缘。我觉得这事挺新鲜,便匆匆写成一篇小稿投寄给报社。很快,当时担任三版编辑的崔宇山主任便给我回了信,说这件事很有新闻价值,但我写得过于简单,让我深入采访,并教我如何注重细节,注意挖掘闪光点。后来,我按照崔主任的教诲,亲自到闫家村找到闫子正和他的妻子,详细座谈了解,重新写成 《闫子正勤学招来天津妹》一稿,寄回报社,不但很快在 《德州日报》刊发,而且,《大众日报》、《农村大众》、《农村青年》等报刊也相继采用。稿子还有幸荣获 《德州日报》 “年度好新闻”。
  我至今尚珍藏着赵红卫副总编、李长征副总编、崔宇山主任、王凤春主任乃至早已离开报社的张恩昌等多位编辑老师的书信,那谆谆的教诲,那诚挚的师恩,让我难以忘怀。
  1995年6月份,我被作为特殊人才,调到乐陵市委宣传部专职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从一个业余通讯员,一步登天进入市直机关,我知道,除了上级领导的垂爱以外,更重要的是《德州日报》等媒体培养了我。
  2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我,依然攀援在漫漫 “格”路上。而《德州日报》,历经几次改版,已经成长为对开8版的大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与 《德州日报》之间亦师亦友的感情,愈发深厚,一日不见,便怅然若失。至于和报社领导、编辑记者之间结下的那份情谊,更将让我感动并受用终生。
  哦, 《德州日报》,我的良师益友!(作者系乐陵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玉胜)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良师益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7 版:深情回眸】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