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新华视点
奖励公务员下海为何被叫停?
作者:新华视点
  昆明市人事局近日关于公务员下海奖励的一纸公告引起人们的关注,刚刚公布不久的昆明公务员下海奖20万元的政策因“上级部门没有通过而暂停执行”。
  一时间,社会议论纷纷。这是一项本身就错误的公共决策还是一场改革?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当变革遭遇民心,究竟何去何从?
  20万元下海奖紧急叫停
  对于昆明市3.4万余名公务员来说,9月底昆明市人事局的一项改革措施让他们中的不少人感到了“震撼”:公务员下海最高可以享受20万元的奖励!但就在部分公务员开始思考酝酿着是否需要抓住机会进行人生的一次变动时,这个政策又转身回到了起点,20万元的下海奖励被紧急叫停。
  10月11日,昆明市人事局在其网站醒目位置登出声明:“《昆明市人事局关于支持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 (试行)》未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批准。关于辞职金、奖励金条款暂不执行。”
  在这个让人们谈论得沸沸扬扬的 《实施细则》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对于辞职后进行创业的奖励措施,其中明确规定了对辞职创业的国家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一次性发给相当于本人5年基本工资的辞职金外,工龄20年以上的,发给一次性奖励金20万元;工龄10~20年的,发给一次性奖励金15万元;工龄6~10年的,发给一次性奖励金10万元。
  此外,《实施细则》还包括,昆明市将每年组织公务员到非公企业服务、事业单位人员带薪创业、公务员提前退休创业可纳入退休人员管理等一系列鼓励机关工作人员投身民营经济的措施。
  其实,从《实施细则》问世的第一天起,就如丢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最初它只在公务员队伍中引起了巨大反响,而随着公众对这些措施予以关注,质疑的声音逐渐高涨,网络中更是反对声一片。随之,这项政策的紧急转身也突兀而来。
  对社会舆论的一个积极回应
  从9月26日政策公布到10月11日紧急叫停,仅仅16天时间。奖励公务员下海政策被叫停后,昆明市人事局成为媒体焦点,其外宣工作人员和分管负责人的电话一直无法打通。经过不断努力,记者终于联系上了昆明市人事局局长范光华。
  范光华告诉记者,紧急叫停 《实施细则》中关于辞职金、奖励金条款,除了在程序上没有被上级部门批准外,也是充分吸纳民众意见,完善科学决策的结果。“应该说这是对社会舆论的一个积极回应。”
  据昆明市人事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介绍,自《实施细则》对社会公布后,网络上热议不断,质疑的声音远远大于认同的声音,特别是在“用纳税人的钱为公务员买单”和“客观造成对其他创业者不公平”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尖锐的批评,“我们本来以为这只是人事制度改革中一件相对平常的事,没想到引起了轩然大波。”昆明市人事局感到了重重压力。
  范光华说,当初制定这个政策最直接的目的是想通过经济手段来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转变固有的经济发展观念,同时以此达到精简政府机构、提高政府效率的目的。
  而一些低收入的老百姓对此有着不同的想法。昆明市永昌社区的王惠泽大妈认为,精简机构是好事,但是如果简单地发钱让公务员辞职来办非公企业的话,对低收入人群来说不公平,因为和公务员相比,低收入人群更需要这些资金来生活和工作。
  当变革遇到民意
  近年来,中央一直致力于解决政府机构人员膨胀,行政效能不高的问题,精简机构,建立进出双向通道已成为大势所趋,各地也在探索如何让公务员退出的渠道,由于牵涉众多的既得利益群体,公务员“出”口仍然难觅。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方盛举教授认为,昆明市之前提出的对公务员创业的奖励就是对公务员“出”口的一种尝试,实际上是对公务员自愿退出的一种收益补偿,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即使最高的20万元和公务员所享受的工资、退休金、劳保等收益比起来也相差甚远,而这笔钱同样是由公共财政进行支付。
  就两者收益的差别,记者请人事专家简单算了一笔经济账,在昆明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工资每年在3万元左右,假设他从毕业后就在政府部门,工龄满20年后他应该还有15年左右的时间才到60岁退休,即使不算福利、保险以及以后的退休金等费用,政府也将支付其45万元左右的工资。
  尽管这些措施看上去不错,但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杨福泉还是把这个夭折了的公务员下海奖励政策形容成一个典型的“单体改革”,即对体系内部能产生良好的作用,但却忽略了它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杨福泉认为,决策人和旁观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掌握的信息不一,政府和公众对改革的理解程度、期望值也容易有所偏差,政府需要更多地从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以更加民生的视角来看待改革中方方面面的问题。 (新华社昆明10月17日电) □王江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奖励公务员下海为何被叫停?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国际国内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