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马尾帽 鸡冠帽
——滇南元阳风情

戴马尾帽的瑶族小伙儿


戴鸡冠帽的彝族少女


  来到云南南部的哀牢山区元阳县,犹如进入一个民族服饰大观园。您瞧,彝族的鸡冠帽、花系腰,瑶族的马尾帽,苗族的百褶裙,哈尼族的银首饰,傣族的花绑腿……无不深深地吸引着您的目光,让您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马尾制帽,瑶家独有,为哀牢山一绝。潇洒、漂亮、帅气、精神,是瑶族男子戴上马尾帽后给人的印象。
  小小马尾帽,形如圆筒,极为轻巧,重不过数十克,却极精致。马尾帽,顾名思义,全用马尾巴的棕毛精心编制而成。据介绍,它的制作并非易事,一顶帽子专门编织需要七八天工夫,若是利用农闲时间做,则至少要花上半个月。
  编织时,用五六根一缕的极细的马尾毛,在预制好的头形木模上细心编制。完工之后,还要用蓝靛煮后染黑,使之又黑又亮。而戴脏了之后呢,先用水洗净后再用蓝靛染过,又去旧如新。
  一般说,编制一顶马尾帽所需的马尾毛是多少呢?据说,若好的长的马尾,只需一匹马的就够了,差一点的,则要用一匹多的才够。
  十五六岁,瑶族小伙子就用马尾编制马尾帽了。马尾帽的牢实程度,是众人称道的,小心一点,戴上二三十年没有问题,实在是民族传统帽中之珍品。
  哀牢山区元阳县境内的瑶家男子,戴马尾帽的多为中老年人。戴上马尾帽,感觉更年轻,更洒脱,为一个慓悍的民族增色不少。
  鸡冠帽,乃哀牢山区彝族妇女特有的服饰之一。它的造型艺术和制作技术,同她们的花系腰一样,是精美绝伦的。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元阳山城新街镇举行彝族“火把节”摔跤盛会,哈尼、彝、傣、苗、瑶、壮等各民族的节日盛装汇聚于此,争奇斗艳,各展风采。而其中最惹人注目的,便是那些雄踞于彝家女子头上的鸡冠帽。
  一顶鸡冠帽,以正中为脊,分左右两侧,每一侧面由1000多颗小银泡分七八层围绕中间,类似八卦阵图的螺形图案,蜿蜒曲折镶嵌而成;而在螺形图案上边,则悬下数只小银铃,走起路来银铃声声,十分悦耳;中脊上是一排较大的颗粒银泡,从头到尾起伏排列。我曾经见过彝家绣制鸡冠帽,深深地被那造型之独特、做工之精细所折服。
  在传统的银泡鸡冠帽仍然流行的今日,简易鸡冠帽也在悄然兴起。这种鸡冠帽形状酷似银泡鸡冠帽,明显不同的是用各色银片和丝线代替了银泡,省去了许多钱,也省去了许多制作的功夫,因而为越来越多的彝家所仿效,戴于幼女、少女头上,既像鸡冠,更像雄鸡,把彝女打扮得亭亭玉立、婀娜多姿。
  关于鸡冠帽的来历有一个传说:远古时,彝族在迁徙途中找到一个山清水秀的肥乡沃土准备定居下来,可是每天都有妇女被蜈蚣叮死。后来得知,原来这是蜈蚣王生活的领地,蜈蚣王下令全部蜈蚣出动,要把彝家人统统吃掉,并且要先吃女人再吃男人,因为女人能够传宗接代。彝家人晓得这一消息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突然听得雄鸡高叫:“你们为什么不多养鸡?我们能帮你们吃掉所有的蜈蚣。”彝家得到启示,高兴极了,家家户户都养起了鸡。鸡把蜈蚣大多都啄食了,连蜈蚣王也不放过,只有少数蜈蚣逃到深山去了。从此,彝家就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为了纪念报信雄鸡,妇女们就照公鸡的形状和羽毛的色彩制作、佩戴起鸡冠帽来……
  这是一个神奇的传说,而它又反映出彝族先民勤劳智慧与战胜邪恶的精神风貌。
  □晋鸣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马尾帽 鸡冠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6 版:旅游】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