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想起我的煤油灯
  我是上世纪50年代年出生的人,目睹了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一日千里的巨大变化。这30年来,电能的普及和使用让我感受颇深。
  上世纪60年代,我正上小学。那时,学校里没有照明灯具,上晚自习只能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煤油灯。那时,我家只有一盏小煤油灯,我哭着喊着要拿走,父亲拧不过我,只好从邻居家讨来一个小玻璃瓶,把玻璃瓶的铁盖中间钻一个眼,将一小块铁皮卷成一个很细的小筒,用母亲纺出的棉线做灯芯,用煤油作燃料,制成一盏小煤油灯。这个简易、小巧的煤油灯伴随我走过了2年小学生活。
  后来,我考上了高中,为了晚自习学习方便,学校给每个教室配备了一盏汽灯。夜幕降临,负责管理汽灯的同学先倒上汽油,然后打满气,打开阀门再用火柴引燃,随着“呲呲呲”的响声,汽灯发出耀眼的光。那时,虽然学习条件艰苦,但是我们的学习劲头却非常大,几乎每天都要熬完满满一灯的汽油。
  改革开放以后,家乡陵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8年前后,陵县所有乡村都通上了电,真正告别了油灯时代。父母来信说,村里通了电以后,我家在村里率先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前几年又换成了彩色电视机。
  30多年,弹指一挥间。现在每每回想起来,便对我那盏小煤油灯心存感激。感谢那个艰苦的年代,让我学会了俭朴,更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郭来坪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想起我的煤油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