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再掀开放招商新高潮
拓宽视野着眼未来发挥优势借力发展
我市“对接央企”成效显著
作者:杜华江
  本报讯 去年以来,我市在“北接”中不仅盯紧天津滨海新区,而且将视野扩展到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央企”,抓住央企进行资产整合重组、加快自身发展的时机,充分利用我市重点企业现有优势,加快与央企的合作进程。在去年第十一届德洽会上,晶华集团、石油化工总厂分别与中国建材集团联合水泥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新材料总公司成功签署了合作协定,开创了我市企业与央企合作的先例。
  截至目前,我市与央企合作或洽谈的项目20个,其中实华与中国化工、晶华大坝与中联水泥、齐河与华电国际、德齐龙与中化化肥、中南与北京威能风电等7个项目已签约实施合作,谷神与中国食品、禹城新园热电与大唐华银电力、恒源石化与中海油、古贝春与中海油、水星与北汽福田等13个项目正在洽谈中。
  与周边地市相比,我市规模以上企业虽多,但“群山无峰”,缺少具有冲击力的大企业。市委、市政府以战略眼光和开放视野谋求与中央企业的友好合作,对一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市县两级牢牢咬住,并以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环境吸引中央企业。央企的负责人每次到德州,我市主要领导几乎全程陪同,具体指导并洽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雷建国还专程到北京,与中冶科技集团公司商谈与陵县中茂公司合作事项。今年全国 “两会”期间,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翠云带领有关县市区和企业负责人,在京对央企进行了一系列的走访对接,各县市区政府派出专人帮助企业落实合作协议,紧锣密鼓地促进我市企业与央企的合作,力争与央企、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合作落到实处。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有关企业积极贯彻执行市委、市府“南融北接”的战略决策,解放思想,敢于创新,“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成为上下共识。我市培养出的一批不怕吃苦、敢于攻坚破难的招商队伍,有力推动了我市与央企业合作。
  化工、纺织、建材、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但产业规模不大,发展后劲不足,品牌打得不响。而中央企业具有实力雄厚、融资能力强、技术含量高、品牌影响大等特点和优势,又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巨大的市场网络。越是经济一体化,地方小企业越需要大品牌的辐射和带动。实践证明,对接央企增强了我市企业的活力。德州晶华集团与中国建材集团联合水泥公司合作成立中联大坝公司,实现资产重组,中国建材集团联合水泥公司持股85%,计划投资10亿元,已到位资金8亿元。新鲜血液的注入,使晶华集团大坝公司摆脱困境,步入正常运行轨道。
  与央企对接,我市引进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中化平原化工有限公司由中化化肥出资6.95亿元购买了75%的股权,中化化肥将在5年内投资40亿元,使企业资产规模达到70亿元、销售收入80亿元,把平原县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齐河县政府与中国华电国际电力股份公司投资建设发电机组合作项目,总投资15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保障全市电力供应。
  对接央企,合作共赢,各有所得。在寻求双赢中,央企整合了多种资源和市场,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强化了自身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我市企业通过与央企合作,实现了做大做强、快速发展。
  (记者 杜华江 通讯员 张春来 郭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拓宽视野着眼未来发挥优势借力发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