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从柴火看变化
  8月6日,走进德城区二屯镇胡官营村李建军家,正碰上他在气化炉上烧水。笔者仔细看了看,却怎么也找不到气化罐。看到笔者满脸疑惑,李建军笑着说:“俺用的是秸秆气,是通过地下的管子从村里的秸秆气化站送过来的。”随即,李建军和笔者聊起了这些年来有关“柴火”的话题。
  李建军说,他小的时候,家里常常因为没有柴火做不熟饭,所以拾柴火成了一家人的大事。那时,他经常去树上折些树枝晒干了当柴火,离地面近的都被别人折走了,便爬到高处去折。他说,记得有一次,不小心从树上跌下来,好几天不能走路。“那时候牛粪、驴粪也成了做饭的柴火。”李建军说。
  后来,实行土地承包,地里的庄稼长得一年比一年好,秸秆成为最主要的柴火。农村户户房前屋后都是柴火堆,再也不用为没有柴火烧火做饭发愁了,许多柴火因为用不了就烂掉了。但是这样也有做不熟饭的时候。赶上连阴天,下几场大雨,没有干柴火没法做饭。为了防备这一点,在上世纪80年代末,李建军家买了蜂窝煤炉,用蜂窝煤当“柴火”。上世纪90年代,家里富裕了,李建军家里添置了液化气炉具,比蜂窝煤炉更方便了。
  “液化气用起来方便,就是灌气麻烦。”李建军说,“现在好了,村里建起了气化站,把秸秆变成气送到各家各户,啥时用啥时有,而且还不贵。”李建军算了一笔账:秸杆气不仅像液化气一样方便,而且便宜,一天用不了5角钱,比起烧煤球或液化气来,一个月至少能节省40多元钱。不仅如此,秸秆柴草全交给气站了,家里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院里院外也都变得清爽利索了。
  “咱庄户人家的日子越来越滋润,不知以后还会出现什么新‘柴火’呢!”李建军高兴地说。       □方志勇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柴火看变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